[实用新型]一种心血管扩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25817.2 | 申请日: | 201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3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沈志强;李德树;杨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9/04 | 分类号: | A61M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血管 扩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血管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态势,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因此,我国各级部门都在加大力度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防治,当下,心血管扩张装置,是在医院比较常用的心血管诊疗设备之一,然而,现有的心血管扩张装置仍需改进。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心血管扩张装置扩张效果不理想,不能给病人减少疼痛,可操作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心血管扩张装置扩张效果不理想,不能给病人减少疼痛,可操作性不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心血管扩张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血管扩张装置,包括内管和通气孔,所述内管的外侧设有气腔,所述气腔的外侧设有支撑体,所述气腔的下端一侧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通过卡箍与输气管活动连接,所述输气管通过气量流速调节器与气罐连通,所述气罐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支撑体的两端的形状设计成弧形。
进一步,所述气腔通过通气孔与支撑体连通。
进一步,所述气腔的两侧等距离至少设有5组通气孔。
进一步,所述内管的两端设有圆孔。
进一步,所述气腔和支撑体的长度之比为1:1。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心血管扩张装置野外急救心血管扩张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支撑体的两端的形状设计成弧形,即有利于保护血管壁的完整性,又可以顺利地进入血管壁内部,气腔和支撑体的长度之比为1:1,可以使支撑体的表面积比较大,从而避免因支撑体较小而导致血管壁受力不均匀破裂,连接管通过卡箍与输气管活动连接,拆卸方便,在输气管设有气量流速调节器,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以及年龄的差异性,自行调节该心血管扩张装置,扩张的速度比较均匀,从而避免手动操作因气力过大或者过小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疼痛,该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自动化程度较高,可操作性比较强,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适用人群广泛,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心血管扩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管;2、气腔;3、支撑体;4、阀门;5、气罐;6、气量流速调节器;7、输气管;8、连接管;9、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心血管扩张装置,设置有内管1和通气孔9;所述内管1的外侧设有气腔2;所述气腔2的外侧设有支撑体3;所述气腔2的下端一侧设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通过卡箍与输气管7活动连接;所述输气管7通过气量流速调节器6与气罐5连通,所述气罐5上设有阀门4。
所述支撑体3的两端的形状设计成弧形。
所述气腔2通过通气孔9与支撑体3连通。
所述气腔2的两侧等距离至少设有5组通气孔9。
所述内管1的两端设有圆孔,所述气腔2和支撑体3的长度之比为1:1。
下面结合工作原理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把内管1放置到血管扩张的地方,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通过调节气量流速调节器6,可以使气体匀速地进入到支撑体3内部,从而把血管支撑起来,从而避免手动操作因气力过大或者过小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疼痛,气腔2和支撑体3的长度之比为1:1,可以使支撑体的表面积比较大,从而避免因支撑体3较小而导致血管壁受力不均匀破裂,支撑体3的两端的形状设计成弧形,即有利于保护血管壁的完整性,该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自动化程度较高,可操作性比较强,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适用人群广泛,实用性较强。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未经昆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58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拉罐灌装机过渡齿轮
- 下一篇:一种双驱系统用调心轴承座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