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打胶定位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26108.6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0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黄钧泽;彭海东;孙垭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协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3/02 | 分类号: | B05C1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地址: | 221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接线 盒打胶 定位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打胶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接线盒作为连接光伏电池组件与负载的媒介,通常通过粘接胶固定至光伏电池组件的背光面。一般情况下,会事先将用以定位接线盒的打胶定位工装通过胶水固定至打胶机的底座上,然后将接线盒背面朝上放置在打胶定位工装上,最后再启动打胶机对接线盒背面进行涂胶操作。
但是,现有技术中接线盒因规格不同而具有多种尺寸,从而使得每种尺寸的接线盒均单独配备一个定位工装,不仅造成了成本浪费,而且效率还非常低下。
因此,开发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打胶定位工装,解决现有工装成本高,效率低下的问题,显然是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打胶定位工装。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打胶定位工装,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无连接线接线盒的大小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卡槽和至少一个与带连接线接线盒的大小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卡槽,
每个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内壁均设有定位珠。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二卡槽为凸字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二卡槽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基板对称轴的两侧。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同一侧的内壁均设有一对定位珠。
优选地,所述定位珠内设有可调节弹簧。
优选地,所述基板为正方形铝基板,其边长为200mm,厚度为30mm。
优选地,所述基板的四角均设有固定螺栓。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的长度为54mm,宽度为48mm,深度为15mm。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槽的长度为54 mm,宽度为48mm,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卡槽的开口端的长度为54mm,宽度为25mm。
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个第一卡槽之间的间隔为42mm。
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个第二卡槽之间的间隔为42mm。
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的间隔为25mm。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卡槽的开口端设于第二卡槽的长边的一侧,开口端距第二卡槽的两个短边所在平面的间距分别为6mm和23m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卡槽内装有定位珠,可以防止接线盒安装过程中被划伤,同时定位珠内部具有可调节弹簧,通过调节,方便不同大小的接线盒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设有多个卡槽,可一次排放四个分体式接线盒,大大提高了打胶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制备,成本较低,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其中:1、基板;2、第一卡槽;3、第二卡槽;4、定位珠;5、开口端;6、固定螺栓;7、可调节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打胶定位工装,包括基板1, 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无连接线接线盒的大小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卡槽2和至少一个与带连接线接线盒的大小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卡槽3,
每个第一卡槽2和第二卡槽3的内壁均设有定位珠4。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为矩形结构,第二卡槽3为凸字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的数量为2个,第二卡槽3的数量为2个。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和第二卡槽3均对称的设置在所述基板对称轴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卡槽2和第二卡槽3同一侧的内壁均设有一对定位珠。
本实施例中,定位珠内设有可调节弹簧7。
本实施例中,基板为正方形铝基板,其边长为200mm,厚度为30mm。
本实施例中,基板的四角均设有固定螺栓6。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的长度为54mm,宽度为48mm,深度为15mm。
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槽3的长度为54 mm,宽度为48mm,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卡槽的开口端5的长度为54mm,宽度为25mm。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卡槽2之间的间隔为42mm。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二卡槽3之间的间隔为4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协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协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61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