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封闭防尘帽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29477.0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3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时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时学明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62B7/10;A62B2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樊南星 |
地址: | 11410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防尘 | ||
一种全封闭防尘帽,其构成如下:帽遮(1)、镜片(2)、帽顶(3)、项围(4)、披肩(5)、呼吸防尘模块(6);其中:帽遮(1)上布置有镜片(2),帽顶(3)、项围(4)、披肩(5)三者顺次从上向下连接为一体;项围(4)上布置有连通内外腔的呼吸防尘模块(6);呼吸防尘模块(6)的构成如下:口罩底座(61)、口罩布(62);其中:口罩底座(61)的一侧能够扣合在口鼻上,其另一侧开口处即呼吸通路上布置有口罩布(62)构成组合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全面,设计考虑周到,技术效果优良,其具有可预期的潜在的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尘帽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全封闭防尘帽。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环卫工人、面粉厂或水泥厂工人经常工作在粉尘环境下,其可以通过帽子、围巾、口罩、头盔等物进行劳动防护,但是现有产品或者过分简单,或者过分昂贵,且穿戴复杂耗时长,其技术效果亟待改进。专利号为CN200630097129.5的中国专利文件披露了一种比较典型的全封闭防尘帽,但是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诸如:密封不严、呼吸阻力大,在需要短时改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时操作不便等。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全封闭防尘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全封闭防尘帽。
本实用新型一种全封闭防尘帽,其特征在于:其构成如下:帽遮1、镜片2、帽顶3、项围4、披肩5、呼吸防尘模块6;其中:帽遮1上布置有用于透光目视的镜片2,帽顶3、项围4、披肩5三者顺次从上向下连接为一体,项围4下部或/和披肩5上部还设置有用于将上方包裹使用者头部的内腔和下方半敞开式的结构隔离开的结构件(优选使用,实际可以为系带等结构);项围4上布置有连通内外腔的呼吸防尘模块6;
呼吸防尘模块6的构成如下:口罩底座61、口罩布62、口罩盒63、口罩盖64、过滤器65、贴面密封缓冲件66、辅助连接结构;其中:口罩底座 61的一侧能够扣合在口鼻上,其另一侧开口处即呼吸通路上布置有口罩布 62构成组合式结构。
所述全封闭防尘帽,其优选要求保护的内容如下:
所述呼吸防尘模块6中还设置有如下结构:口罩盒63、口罩盖64、过滤器65、贴面密封缓冲件66、辅助连接结构67;其中:口罩盒63布置在口罩底座61的远离使用者口鼻一侧(即:远离本产品的内腔一侧)的呼吸通路上,口罩盖64布置在口罩盒63的远离口罩底座61一侧且二者连接为一体,其二者相配合连接形成一个串接在呼吸通路上的缓冲腔68,缓冲腔 68中设置有用于过滤粉尘等物的过滤器65,
口罩底座61靠近内腔一侧(或称内侧,既贴近使用者面部一侧;另一侧即为外侧)边缘处设置有贴面密封缓冲件66,其由能够阻隔灰尘且增加舒适感防止损伤使用者面部的材质制成。口罩盒63和口罩盖64配合构成的串接在呼吸通路上的缓冲腔68上设置有通向口罩布62的呼吸支路。
所述口罩盒63的结构满足如下要求:其下底板上设置有通气孔631,通气孔631外圈设置有环状围圈632,环状围圈632与口罩盖64上的结构配合形成相对封闭的串接在呼吸通路上的缓冲腔68,缓冲腔中设置的用于过滤粉尘等物的过滤器65具体是以下两种之一:其一,其为块状的过滤结构件651(比如:海绵);其二,其使用螺旋状凸起结构652构成行程加长的呼吸孔道,在呼吸孔道上设置有至少一层过滤结构件651以便能过滤粉尘等物;缓冲腔68在垂直于通气孔631轴线的侧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连通外界大气的呼吸通路或称呼吸口;上述的其二中同时使用口罩布62或者不使用口罩布62而使用过滤器65替代其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时学明,未经时学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94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PT100温度检测电路
- 下一篇:一种桥梁张拉高仿真试验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