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31577.7 | 申请日: | 201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7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高辉;陈利国;张新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辉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2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5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加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生活工作中随时可能使用计算机,计算机里面一般都会有一些涉及隐私的内容。近年来中国的计算机网络受到越来越多的黑客有意识的入侵,维护网络安全已经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人们为了避免别人看到自己计算机里的内容经常会对计算机进行用户进入密码设置,但这种方法具有易于破解和可靠性低的缺点。为了解决这种现状,人们开始研究计算机加密装置。不过,目前的计算机加密装置大多采用多种解锁方式,方便的同时安全性降低,以及计算机被侵入后的调查取证提供不了有效的依据。
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发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它包括设置在计算机主机箱外壳上的身份识别装置、电源按钮、声光报警器,设置在计算机主箱内部的加密硬盘、中央处理器、硬盘自毁电路、计算机自带的内置硬盘、计算机操作记录仪,以及通过无线通讯网络连接的用户手机;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包括通过相互卡合的锁舌、锁扣铰链的密码输入显示屏、指纹识别显示屏,所述密码输入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显示屏的外部,所述密码输入显示屏上设置有密码数字按键,所述指纹识别显示屏上设置有指纹识别区;所述密码输入显示屏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指纹识别显示屏、加密硬盘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显示屏的输出端与所述加密硬盘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加密硬盘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设置有三个输出端,所述中央处理器第一个输出端通过硬盘自毁电路与所述内置硬盘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第二个输出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所述用户手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第三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源按钮的输入端、声光报警器的输入端以及计算机操作记录仪的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手机的输出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入端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舌设置在所述密码输入显示屏正面外壁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显示屏上与所述锁舌相对应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通过设置密码数字输入与指纹识别双重加密读取权限操作,必须两种方式操作正确才能解锁,安全性能更高,防止非法侵入或篡改计算机内存储的证据;通过锁舌与锁扣卡合来锁住计算机,避免了常规密码保护的易破解问题,可靠性更高;通过设置报警器和电源控制系统,对解锁错误进行报警和电源自动关闭设置,有效保护计算机不被侵入,本实用新型还设置计算机操作记录仪、无线通讯网络连接用户手机,使得证据得到全面性和可信性的保护并及时通知计算机用户,用户根据情况选择销毁硬盘数据和报警等,安全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身份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计算机主机箱;2、身份识别装置;21、密码输入显示屏;211、锁舌;212、密码数字按键;22、指纹识别显示屏;221、锁扣;222、指纹识别区;3、声光报警器;4、电源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计算机加密装置,它包括设置在计算机主机箱1外壳上的身份识别装置2、电源按钮4、声光报警器3,设置在计算机主箱1内部的加密硬盘、中央处理器、硬盘自毁电路、计算机自带的内置硬盘、计算机操作记录仪,以及通过无线通讯网络连接的用户手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身份识别装置2包括通过相互卡合的锁舌211、锁扣221铰链的密码输入显示屏21、指纹识别显示屏22,所述密码输入显示屏21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显示屏22的外部,所述密码输入显示屏21上设置有密码数字按键212,所述指纹识别显示屏22上设置有指纹识别区2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辉,未经高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15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英语翻译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辐射防泄密计算机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