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喇叭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35434.3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4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 代理人: | 袁文婷,许向彤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喇叭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喇叭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人们生活中最普通的日常用品,随着高品质智能手机、Pad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可与其配合应用的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耳机的音质效果已经成为评价耳机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现有的耳机内通常仅安装一个喇叭单体,然而每一个喇叭单体的输出音频都有一定的范围,一个喇叭单体不可能在全频段都有很好的声学性能。例如,有的喇叭在低频段输出的声音质量很好,但在其它频段输出的声音质量却很不理想,因此人们将此类喇叭归为低频喇叭;有的喇叭在高频段输出的声音质量很好,因此人们将此类喇叭归为高频喇叭。由于喇叭上述的局限性,从而使得现有的只设有一个喇叭单体的耳机也具有输出的音频范围窄,只能输出低频或高频一种频段的声音的缺点。
虽然,目前也有在耳机内装配两个喇叭的双喇叭耳机,但现有的双喇叭耳机在组装后,由于两个喇叭是相背装入耳机内的,当两个喇叭同时振动时,两个喇叭振膜的振动方向刚好相反,如此,便会降低耳机的灵敏度;同时,由于耳机内其他有源器件的存在,当不同频率的信号在进入耳机后会使得两个喇叭产生严重的互调失真现象,从而使得耳机的音质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喇叭耳机,以解决现有的双喇叭耳机存在耳机灵敏度低且互调失真严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喇叭耳机,包括由耳机前壳与耳机后壳组成的腔体,以及容纳在腔体内的喇叭单体,喇叭单体将腔体分为前腔和后腔,在腔体内至少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喇叭单体,且各个喇叭单体共用前腔,各个喇叭单体与对应的耳机后壳组成各自独立的耳机后腔。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喇叭单体具有凸起的振膜。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在腔体内设置有两个喇叭单体,包括第一喇叭单体和第二喇叭单体,且第一喇叭单体的振膜与第二喇叭单体的振膜的组装方向相反。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第一喇叭单体的振膜的凸起朝向前腔,第二喇叭单体的振膜的凸起背向前腔。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还包括与第一喇叭单体对应的第一耳机后壳,以及与第二喇叭单体对应的第二耳机后壳;第一喇叭单体与第一耳机后壳组成耳机第一后腔,第二喇叭单体与第二耳机后壳组成耳机第二后腔。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在腔体内设置有三个喇叭单体,包括第一喇叭单体、第二喇叭单体和第三喇叭单体,且第一喇叭单体的振膜与第二喇叭单体的振膜和第三喇叭单体的振膜的组装方向相反。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第一喇叭单体的振膜的凸起背向前腔,第二喇叭单体和第三喇叭单体的振膜的凸起朝向前腔。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在腔体内设置有三个喇叭单体,包括第一喇叭单体、第二喇叭单体和第三喇叭单体,且第一喇叭单体、第二喇叭单体和第三喇叭单体的振膜的凸起均朝向前腔。
此外,优选的结构为:还包括与第一喇叭单体对应的第一耳机后壳、与第二喇叭单体对应的第二耳机后壳,以及与第三喇叭单体对应的第三耳机后壳;第一喇叭单体与第一耳机后壳组成耳机第一后腔,第二喇叭单体与第二耳机后壳组成耳机第二后腔,第三喇叭单体与第三耳机后壳组成耳机第三后腔。
利用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喇叭耳机,通过将多个喇叭单体相对装入由耳机前壳和耳机后壳组成的腔体内,同时,将多个喇叭单体设置为共用一个前腔,如此,便能够使得喇叭单体的振膜相对应位置的振动效果得到增强,有效提升耳机的灵敏度,降低互调失真现象。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多喇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多喇叭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多喇叭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多喇叭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图中:耳机前壳1、第一耳机后壳2、第二耳机后壳3、第一喇叭单体4、振膜41、第二喇叭单体5、振膜51、腔体6、前腔7、第一后腔8、第二后腔9、耳机前壳1、第一耳机后壳2、第二耳机后壳3、第三耳机后壳4、第一喇叭单体5、振膜51、第二喇叭单体6、振膜61、第三喇叭单体7、振膜71、腔体8、前腔9、第一后腔10、第二后腔11、第三后腔1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54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转向节的锻造工艺
- 下一篇:1Cr13型不锈钢高筒环件的闭式冲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