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组连接片焊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38407.1 | 申请日: | 201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4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周红权;陈汉林;侯永坤;黄国民;刘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10/058;B23K26/21;B23K26/6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连接 焊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组连接片焊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方形铝壳电芯被广泛应用到在电动汽车领域。由于方形电芯单体容量高,结构简单,安全性较高,整车电芯数量相对较少,电池管理系统更加简便有效。
目前,方形电芯的成组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电芯具有带螺纹孔的极耳结构,各电芯之间串并联通过极柱螺栓拧紧,这种连接方式主要存在接触内阻大、发热严重,螺栓易松动造成安全性问题;二是采用激光将连接片与电芯极耳焊接在一起,但激光焊接焊接结构和工艺还存在较多问题,例如:1、激光焊接能量高,焊接后虚焊不易察觉,品质不稳定;2、定位困难,激光焊接易偏位,焊缝不平整;3、自动化困难,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提高焊接稳定性的电池组连接片焊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池组连接片焊接结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体电芯、连接片,所述单体电芯具有电芯极耳,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形成焊接区,所述连接片的两端通过所述焊接区分别焊接于两个所述单体电芯的电芯极耳上,使得两个所述单体电芯之间形成电导通;
所述连接片位于两个所述单体电芯的中部位置形成拱形的软连接结构,所述软连接结构的厚度为t,所述连接片的厚度为B,t≤B;
所述焊接区具有圆形通孔,所述焊接区与所述单体电芯之间形成焊瘤,所述焊瘤位于所述通孔周围,所述焊瘤与所述通孔圆心的距离为L,所述焊接区的厚度为b,L≤b。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B≤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边缘形成倾斜面,所述焊瘤位于所述倾斜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面与所述通孔周围的平面形成倾斜角a,a≤7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区位于所述通孔周围形成沟槽,所述焊瘤位于所述沟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沟槽为“十”字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组连接片焊接结构,通过对连接片的结构进行改进,解决方形电池组连接片焊接结构存在的问题,结构简单,定位容易,模具成型,成本低,易于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池组连接片焊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组连接片焊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连接片焊接结构的局部图;
图4为又一实施例的电池组连接片焊接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电池组连接片焊接结构1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体电芯100、连接片200。单体电芯100具有电芯极耳110,连接片200的两端形成焊接区210,连接片200的两端通过焊接区210分别焊接于两个单体电芯100的电芯极耳110上,使得两个单体电芯100之间形成电导通。
连接片200位于两个单体电芯100的中部位置形成拱形的软连接结构220,软连接结构220的厚度为t,连接片200的厚度为B,t≤B。
焊接区210具有圆形通孔212,焊接区210与单体电芯100之间形成焊瘤300,焊瘤300位于通孔212周围,焊瘤300与通孔212圆心的距离为L,焊接区210的厚度为b,L≤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亿纬赛恩斯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84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U型超声波上止机及其送料装置
- 下一篇:长轴传动悬臂式热气封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