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生变截面双虹吸势能增氧生态床(塔)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39664.7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8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海燕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变 截面 虹吸 势能 生态 污水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变截面双虹吸势能增氧生态床(塔)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水体污染来自企业、矿山排污、城市污水、农田排水以及降水地表径流及至大气湿沉降等,这些污染物中有毒有害的有病原微生物、耗氧有机物、植物营养素、重金属及难降解有机物共5种为有毒害物质。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已知的疾病中约80%都与水污染有关,其中水体中的污染物95%以上都是耗氧有机物。水体中氧的含量是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中最重要的限制性因子;水体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的现象,因而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为了消除水体中耗氧有机污染物,就要恢复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污水生物处理的核心是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分解污水使其得到净化,使污染物变为无害物质或转化为生物质。传统的水体增氧技术,向水体送入气泡,气泡上升的过程遵循双面理论向水体增加溶解氧,气泡中的氧有限,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氧分压逐渐降低,增氧效率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开发出一种在层数、级数、虹吸管、生物填料机整体的运行方式上面相互协调作业,利用水体势能来达到净化水质的技术,进而达到规模化应用的条件的污水处理技术;因此,开发一种在层数、级数、虹吸管、生物填料机整体的运行方式上面相互协调作业,利用水体势能来达到净化水质的技术,进而达到规模化应用的条件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层数、级数、虹吸管、生物填料机整体的运行方式上面相互协调作业,利用水体势能来达到净化水质的技术,进而达到规模化应用的条件的仿生变截面双虹吸势能增氧生态床(塔)污水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仿生变截面双虹吸势能增氧生态床(塔)污水处理设备,它包括生态床床体,所述的生态床床体的内设置有生态床进水槽、小口径变截面双虹吸管和超细纤维弹性填料或铁-碳填料,所述的生态床床体的上端设置有脉冲布水器,所述的脉冲布水器的内部设置有大口径变截面双虹吸管,所述的生态床床体的下端设置有沉淀池。
虹吸管的规格为设计要求的任意规格。
该设施在整体运行过程中,当污水自流或连续进水时,在顶部设置利用大规格变截面(径)虹吸管的脉冲布水槽,即可启动生态塔(床)的自动运行。
正常每层生态床(塔)的高度为50~500mm,标准塔高24层以上。
每层生态床填料采用超细弹性纤维和生态滤棉(或阿科蔓填料)填料,交替设置,达到协同强化的目的。
对难降解高浓度废水,每层生态塔(床)内填料采用铁-碳填料与火山岩或陶粒滤料交替布置,并采用多级串联处理的工艺,可实现高标准水质排放要求。
对空间放置的塔(床)体采用分层阶段标准化钢架组合结构,每段层高2.0~3.5m,对大型污水处理可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海燕,未经王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96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总线控制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太阳能曝气复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