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结构空化效应的高效流体光整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1844.9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6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葛江勤;计时鸣;谭大鹏;郑晨亮;袁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31/116 | 分类号: | B24B31/116;B24B57/02;B24B55/00;B24B49/16;B24B49/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结构 效应 高效 流体 加工 装置 | ||
1.一种基于结构空化效应的高效流体光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加工池(12)、工件安装平台(11)、加工工具(8)、运动模块(10)、磨粒流循环池(18)、磨粒流过滤器(22)、载流体存储箱(25)、气泡发生器(27)、载流体管路(1)、磨粒流管路(15)、入水口自吸泵(24)、出水口自吸泵(26)和磨粒流自吸泵(16),待加工工件(9)安装在工件安装平台(11)上,所述工件安装平台(11)固定在所述工件加工池(12)上方;所述运动模块(10)安装在所述工件加工池(12)的上方,运动模块(10)连接所述加工工具(8)并驱动所述加工工具(8)的周期性自转以及沿待加工工件(9)表面进行沿x轴和y轴的平移运动;所述加工工具(8)包括上封盖(82)和工具本体(83),所述工具本体(83)的下表面与待加工工件(9)之间形成微距间隙,所述上封盖(82)与工具本体(83)固定连接,上封盖(82)上设置有多个载流体入口(821),所述工具本体(83)为圆盘形结构,工具本体(83)的周向开设有多个磨粒流入口(831),所述工具本体内设置有文丘里管结构,所述文丘里管结构为设置在工具本体(83)内并沿工具本体的周向方向均布的多个文丘里管空化单元(835),每个文丘里管空化单元(835)均包括入水槽(832)、出水槽(834)和多个节流孔(833),所述入水槽(832)设置在所述工具本体(83)的上表面,所述入水槽(832)与上封盖(82)上的载流体入口(821)连通,所述入水槽(832)从内向外呈弧线形布置,所述出水槽(834)与所述入水槽(832)一一对应,出水槽(834)的槽宽小于所述入水槽(832)的槽宽,所述出水槽(834)沿着与入水槽(832)相同的方向呈弧线形布置,出水槽(834)与入水槽(832)之间通过设置在入水槽(832)底部的多个节流孔(833)连通;所述磨粒流加工池安装在磨粒流循环池(18)的正上方,所述工件加工池(12)底部设置有磨粒流回流孔,磨粒流加工完成后经磨粒流回流孔流入磨粒流循环池(18)内;所述磨粒流循环池(18)连接磨粒流管路(15)的一端,磨粒流管路(15)的另一端连接磨粒流入口(831),所述磨粒流管路(15)上设置有用于将磨粒流循环池(18)内的液固二相磨粒流注入所述磨粒流入口(831)中的磨粒流自吸泵(16);所述磨粒流循环池(18)通过载流体管路(1)依次连接磨粒流过滤器(22)、入水口自吸泵(24)、载流体存储箱(25)、出水口自吸泵(26)和加工工具(8)的载流体入口(821),所述载流体存储箱(25)连接用于向所述载流体存储箱(25)内通入气体的气泡发生器(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结构空化效应的高效流体光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833)的长度和孔径之间的比值在3-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结构空化效应的高效流体光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粒流自吸泵(16)与磨粒流循环池(18)之间的磨粒流管路(15)上设置有第一温度计(13)、第一流量计(14)和第一流量控制阀(17),每个磨粒流入口(831)和载流体入口(821)均连接压力表,所述出水口自吸泵(26)与所述加工工具(8)之间的载流体管路(1)上设置有第二温度计(4)、第二流量计(3)和第二流量控制阀(2),所述入水口自吸泵(24)和所述磨粒流过滤器之间的载流体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流量控制阀(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结构空化效应的高效流体光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流体入口(821)、磨粒流入口(831)、文丘里管空化单元(835)的数量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结构空化效应的高效流体光整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833)均布在所述入水槽(832)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184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夹持定位的纺织锭子组件
- 下一篇:一种纺织卷筒的紧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