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减速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2250.X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9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马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海峰重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7/08 | 分类号: | F16H3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吴称生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速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汽车主减速器总成。
背景技术
主减速器是车辆类机械驱动最主要的扭矩传递和动力分配机构,安装于车辆的后桥壳中,既要将动力分配到车辆左右半轴上以驱动车轮转动,又要允许两边车轮可以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满足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作不等距行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
但现在国产的应用于大型矿车领域的主减速器存在寿命短、易渗油、体积大、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的缺点。
原有主减速器总成需要通过两个圆锥滚子轴承间的内外隔圈尺寸调节轴承游隙,还需要通过油封座将轴承固定,防止轴承轴向移动,油封装在油封座上,并且是由内向外装配,更换时需要拆除油封座,更换费工费时。
原有的主减速器总成中的差速器总成的行星锥齿轮和十字轴通过衬套连接,行星锥齿轮与壳体之间采用球面推力垫片,导致壳体及行星锥齿轮制造困难,传递效率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制造方便、装配简单的主减速器总成,不但减少了零件数量,使得装配和维护更加简单,加工更加容易,降低了零件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主减速器总成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将原车的最大载荷由45吨提高到55吨,而且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结构强度更好,大大提高产品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主减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壳总成、主动圆锥斜齿轮、从动圆锥斜齿轮;差速器总成通过轴承III与主减速器壳总成连接,从动螺旋锥齿轮通过螺栓II和防松螺母固定在差速器总成上;主动螺旋锥齿轮通过轴承I和轴承II安装在主减速器壳总成内,其中轴承I与轴承座紧配合安装,轴承座通过螺栓I固定在主减速器壳总成上;所述轴承座包括圆形座板,圆形座板的外围设有若干安装孔,圆形座板中心设有油封安装孔,圆形座板连接轴承座台肩,轴承座台肩外壁与主减速器壳总成内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圆锥斜齿轮包括主动圆锥斜齿轮轴和圆锥斜齿,圆锥斜齿位于主动圆锥斜齿轮轴的中部,主动圆锥斜齿轮轴上部设有第一主动螺旋锥齿轮台肩,主动圆锥斜齿轮轴的下部第二主动螺旋锥齿轮台肩。所述轴承I位于轴承座台肩和第一主动螺旋锥齿轮台肩之间,是1个圆锥滚子轴承。所述轴承II安装在主减速器壳总成内并与第二主动螺旋锥齿轮台肩配合。通过轴承I和轴承II支撑主动圆锥斜齿轮。
更进一步的,主动螺旋锥齿轮齿数为Za=11,从动螺旋锥齿轮齿数为Zb=41。
更进一步的,所述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左壳、差速器右壳、十字轴、行星锥齿轮、半轴锥齿轮,所述差速器左壳、差速器右壳以止口定位并用螺栓紧固组成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的两端轴颈处设置轴承III,通过安装在两端轴颈处的轴承III将差速器总成固定在主减速器壳总成内。差速器左壳和差速器右壳上设置十字轴孔和半轴孔,十字轴通过轴颈与差速器右壳和差速器左壳的十字轴孔固定,十字轴的四个轴上分别固定轴承IV,行星锥齿轮的内孔与轴承IV配合;半轴锥齿轮自由放置在差速器壳体与行星锥齿轮之间,差速器壳体与行星锥齿轮以及半轴锥齿轮为同一个旋转轴线,驱动车轮转动的半轴与半轴锥齿轮通过渐开线花键连接;行星锥齿轮与半轴锥齿轮啮合。
在传动中有效的利用了功率分流和变向,并合理采用行星传动差速机构,在驱动汽车行驶这一过程中,确保车辆在不同行驶路线及不同路面的平稳运转,减少摩擦提高操作舒适性及各零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传动效率高、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配简单、免维护。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大小功率的传动,广泛地应用与动力及辅助传动中,工作制度不限,可用作大型矿山设备的减速、增速传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减速器总成示意图。
图2是轴承座的剖视图。
图3是轴承座的仰视图。
图4是主动圆锥斜齿轮示意图。
图5是差速器总成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海峰重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海峰重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22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光互补”的山丘区节水灌溉综合调控系统
- 下一篇:花园浇水喷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