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装卸垃圾车上料提升翻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2690.5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3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计京宝;文杰;王鸿举;张国强;向科;余智云;毛盛敏;李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04 | 分类号: | B65F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102 | 代理人: | 陈志生 |
地址: | 4009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卸 垃圾 车上 提升 翻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领域上料提升翻转装置,尤其是涉及垃圾回收的自动上料提升翻转装备。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收运车车辆应用大多不规范,一种是传统意义上普通小货车、农用车、甚至于由机动三轮车简易加蓬改装厢式车,无自装功能,密封效果差,滴、渗、跑、漏问题严重,整体形象较差,影响市容,仅作为当前不得已使用的过渡类型用车模式;另一种是通常使用的后装式垃圾车,虽然具有自装卸的功能,但在装运和运输过程中垃圾液体常常渗漏问题仍是其短板,无法回避;外溢的垃圾和污水会污染街道和公路,已影响城市形象。这一不足,已引起一线环卫部门强烈不满,并寻找替代的无污染回收运输车辆。
鉴于上述的因素,目前国内一些企业也进行了无污染垃圾回收车的研究。但仍没有推出可靠的方案解决;为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发明了自装卸垃圾车上料提升翻转装置,以此解决垃圾回收上料过程中撒落的二次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验可靠安全的自装卸垃圾车上料提升翻转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装卸垃圾车上料提升翻转装置,包括用于装垃圾的箱体,其还包括设置于箱体后方的翻转机构、举升机构及摆臂,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机架及翻转油缸,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举升油缸,所述举升油缸通过支撑座固定,摆臂与举升油缸铰接,翻转机架与翻转油缸均铰接在摆臂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对垃圾箱进行夹紧的夹紧油缸和对垃圾箱进行固定的挂架,所述挂架、夹紧油缸均与翻转机架进行铰接,回收装料作业时,夹紧油缸活塞杆缩回,带动夹紧板将垃圾桶固定于挂架上,驱动举升油缸活塞杆伸出,摆臂绕支座轴转动,带动翻转机架保持垃圾桶平移式提升至预定高度位置停止;最后,翻转油缸驱动工作,翻转油缸活塞杆伸出,翻转机架以摆臂为支撑绕轴实现翻转,完成装料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架包括转臂、贯通轴、翻转支座、铰轴支座、立柱、油缸支座及横梁,其中转臂与摆臂进行铰接且通过贯通轴进行贯通,所述翻转支座和铰轴支座均设置在贯通轴上,所述贯通轴上还设置有立柱、油缸支座及横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自装卸垃圾车上料提升翻转装置,实现提桶上料机构采用平移上升,二次翻转设计,避免了垃圾在装料过程中的倾泻、散落现象,以此解决垃圾回收上料过程中撒落的二次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优选实施例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翻转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翻转油缸;2-铰接轴一;3-支座轴一;4-举升油缸;5-支座轴二;6-翻转机架;7-铰接轴二;8-铰接轴三;9-铰接轴四;10-铰接轴五;11-挂架;12-夹紧油缸;13-锁紧盖板;14-摆臂;15-铰接轴六;16-支座轴三;17-厢体;18-转臂;19-贯通轴;20-支座;21-铰轴支座;22-立柱;23-油缸支座;24-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细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自装卸垃圾车上料提升翻转装置,包括在厢体17后部左右两侧面设置有翻转油缸1,举升油缸4、摆臂14;厢体17后端设置有贯通的翻转机架6。举升油缸4的一端通过支座轴一3与厢体17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轴四9与摆臂14连接;摆臂14的一端通过支座轴三16与厢体17连接,另一端与翻转机架6的贯通轴19连接;翻转油缸1的一端通过支座轴二5与厢体17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一2与翻转机架6的转臂18连接。锁紧盖板13通过铰接轴三8与翻转机架6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轴六15与夹紧油缸12;夹紧油缸12另一端通过过铰接轴五10与翻转机架6连接。挂架11通过铰接轴二7与翻转机架6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描述:
本自装卸垃圾车上料提升翻转装置,是构成后装垃圾收运车组成部分;在垃圾回收作业时,实现了无散落的上料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瑞特种车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26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