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古树茶炒茶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4656.1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3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弥渡县大帅茶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53110 | 代理人: | 叶健 |
地址: | 675606 云南省大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树茶炒茶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古树茶炒茶工具,属于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方法在炒古树茶叶时,都是采用人工来翻炒古树茶叶,对炒茶工人的技艺要求高,稍有不慎,很容易烫伤手,而且炒茶的效率低;因此急需一种炒茶效率高,炒茶效果好的炒茶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炒茶效果好,炒茶效率高的古树茶炒茶工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古树茶炒茶工具,包括盖板,竖直设置在盖板下端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上的电机轴竖直向下设置的电机,与电机轴连接的转动轴,设置在转动轴下端部的木质炒茶片,以及与电机电性连接的控制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炒茶片由电机带动,电机的转动频率由控制器控制,在炒古树茶时,能够非常方便地对古树茶叶进行搅拌翻炒,效果好,效率也高,不会再出现翻炒茶叶时工人烫伤的情况。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翻炒古树茶叶,同时不会弄伤古树茶叶,所述炒茶片下端面呈圆弧形,表面光滑。
进一步的,为了通过调节支撑杆的长度,来达到本古树茶炒茶工具适用于深度的炒锅的目的,所述盖板中心处设有支撑杆安装孔,支撑杆上设有螺纹套,支撑杆通过锁紧螺栓和螺纹套可调节地固定在盖板上。
进一步的,为了美观,更为了充分利用炒锅内的热量,所述盖板呈圆形,边缘设有木质密封圈。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移动本古树茶炒茶工具,所述盖板上设有提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板,2-支撑杆,3-电机,4-转动轴,5-炒茶片,6-密封圈,7-纹套,8-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古树茶炒茶工具,包括盖板1,竖直设置在盖板1下端的支撑杆2,设置在支撑杆2上的电机轴竖直向下设置的电机3,与电机轴连接的转动轴4,设置在转动轴4下端部的木质炒茶片5,以及与电机3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盖板1呈圆形,边缘设有木质密封圈6,顶部设有提手(图中未示出),中心处设有支撑杆安装孔;支撑杆2上设有螺纹套7,支撑杆2通过锁紧螺栓8和螺纹套7可调节地固定在盖板1上;所述炒茶片5下端面呈圆弧形,表面光滑。
工作原理:在炒古树茶叶时,先在控制器上设置电机的转动频率,然后直接将本炒茶工具盖在炒锅上(盖板1的面积要大于炒锅口的面积),控制器控制电机3工作,从而使得与电机3的电机轴传动连接的转动轴4在绕竖直设置的电机轴转动,带动炒茶片5在炒锅内翻炒古树茶叶,根据炒茶经验在控制器上设置了炒茶片5的翻炒频率,使得炒茶效果好,炒茶效率也高;同时,当要用于另外一种不同深度的炒锅时,拧松固定螺栓8和螺纹套7,把支撑杆2调到合适长度,再将固定螺栓8和螺纹套7拧紧,就可以继续使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弥渡县大帅茶厂有限公司,未经弥渡县大帅茶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46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古树茶叶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电热风的燃柴式余热利用连续杀青理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