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脱硫反应塔排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5406.X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2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白贵平;周启;李天华;曾昭婷;梁晓敏;谢少如;刘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大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脱硫 反应 塔排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脱硫反应塔排浆装置。
背景技术
脱硫塔为对工业废气进行脱硫处理的设备,现有脱硫塔里通常会产生一些反应产物(如CaSo3浆液),这些反应产物直接下落到反应塔底部的水平钢板上,然后通过两根排浆管排放到循环池种。采用这种排浆方式,因反应浆液浓稠且易板结,常出现堆积在反应塔底部的现象,不易排入循环池,需要人工定期清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脱硫反应塔排浆装置,利用排浆斗内壁的导向作用,结合浆液自身重力作用而流入循环池,不仅减少浆液板结堆积现象,且完全避免人工清渣,排浆快速彻底,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脱硫反应塔排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反应塔底部的循环池、设置于循环池中的搅拌器、及设置于反应塔底部且位于循环池内部上端的排浆斗,该排浆斗主要由具有倾斜面的上斗体、及连接于上斗体下端的下斗体组成,该上斗体上端开口边缘连接于反应塔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斗体由上至下开口依次减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斗体的上端开口与上斗体的下端开口连接,且该下斗体的上端开口与下斗体的下端开口宽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浆斗内壁上涂覆有一防结块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浆斗整体呈漏斗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具有倾斜面的排浆斗代替传统的水平钢板,利用排浆斗内壁的导向作用,结合浆液自身重力作用而流入循环池,不仅减少浆液板结堆积现象,且完全避免人工清渣,排浆快速彻底,效果好。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浆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脱硫反应塔排浆装置,包括连接于反应塔1底部的循环池2、设置于循环池2中的搅拌器3、及设置于反应塔1底部且位于循环池2内部上端的排浆斗4,该排浆斗4主要由具有倾斜面的上斗体41、及连接于上斗体41下端的下斗体42组成,该上斗体41上端开口边缘连接于反应塔1内壁上,该排浆斗4整体呈漏斗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斗体41由上至下开口依次减小。所述下斗体42的上端开口与上斗体41的下端开口连接,且该下斗体42的上端开口与下斗体42的下端开口宽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上斗体41的设计,不但起到浆液导向作用,而且上斗体41的上端开口偏离循环池轴中心,以避免浆液落到搅拌器的电机上,造成搅拌器电机故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浆斗4内壁上涂覆有一防结块剂层5,以防止浆液在排浆斗4内壁上结块,使排浆快速彻底,提高排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主要在于,采用具有倾斜面的排浆斗代替传统的水平钢板,利用排浆斗内壁的导向作用,结合浆液自身重力作用而流入循环池,不仅减少浆液板结堆积现象,且完全避免人工清渣,排浆快速彻底,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大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大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54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火龙果糖分的火龙果种植方法
- 下一篇:能提高大豆产量的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