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浅层复合模式地埋管热传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5964.6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8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梅;代伯清;袁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3/08 | 分类号: | F24J3/0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张建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浅层 复合 模式 热传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热能换热热传导技术领域,涉及换热传导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中浅层复合模式地埋管热传导装置。
背景技术
地热能是一种储量巨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当前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和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地热能作为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对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并利用越来越迫切。现已开发应用的中浅层地热技术,如地源热泵受当地地质条件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利用范围小,设备成本高,地热能利用效率低,而且会出现土壤热不平衡问题,长期运行后将会导致土壤温度失衡,为了更高效的利用地热能,需寻求更好的换热方式。这些问题制约了中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预警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申请号:CN201010238783.9],包括传感器、输入电路、微型计算机、通信电路和输出电路,传感器作为地源热泵预警控制器的信号输入采集地源热泵系统的土壤信号,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输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相连,输入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微型计算机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微型计算机与输出电路的对应输入信号端相连,输出电路作为地源热泵预警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控制地源热泵系统的现场执行机构,微型计算机的通信信号端通过通信电路与地源热泵系统的上位控制机进行通信。本实用新型从运行过程的角度出发为地源热泵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行控制策略,根据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决定地埋管和辅助冷/热源(例如冷却塔)的切换,给运行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有效而方便的参照,以便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能合理地控制与指导土壤热泵系统的运行,调节地埋管与辅助冷、热源的运行时间,确保向土壤的排热和取热保持在平衡状态。
上述方案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壤热不平衡问题,但是本方案仍然存在设备的整体结构复杂问题,而且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地源热泵预警控制器的判断进行控制与指导土壤热泵系统的运行,存在没有自平衡能力,自动化程度不够高,运行过程过于繁琐,能源消耗仍然较多,地热能利用率不够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中浅层复合模式地埋管热传导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不便,无法实现土壤热量的自平衡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中浅层复合模式地埋管热传导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土壤内的浅层井管,所述的浅层井管内设有能将浅层井管内部自上向下依次分隔成第一有孔区域、无孔区域与第二有孔区域的分隔结构,在浅层井管内设有能带动浅层井管外侧的地下土壤内的地下水扰动从而能使浅层井管外侧、第一有孔区域和第二有孔区域三者之间形成地下水循环的扰动水循环结构,在浅层井管内设有浅层地埋换热管,且所述的浅层地埋换热管上端延伸至浅层井管外侧且与用户侧换热器相连,所述的用户侧换热器与用户侧换热管相连且两者内均充填有第一导热工质,所述的用户侧换热管与用户端相连,在浅层井管内穿设有贯穿整个浅层井管且向下延伸设置的中层地埋换热管,所述的中层地埋换热管内充填有第二导热工质且中层地埋换热管两端分别与用户端相连。
本方案中,通过浅层地埋换热管与浅层地下水进行换热,分隔结构和扰动水循环结构带动浅层井管内外侧的地下土壤内的地下水扰动,以达到增大换热效果的目的,同时利用中层换热管从深层收集的地热能给浅层补给热量,提高地热能的利用率。
在上述中浅层复合模式地埋管热传导装置中,所述的分隔结构包括两个分别自上向下横向设置在浅层井管内的隔板,两个隔板之间形成上述的无孔区域,且位于上方的隔板上端与浅层井管上端之间形成第一有孔区域,位于下方的隔板下端与浅层井管底部之间形成第二有孔区域以分隔第一有孔区域和第二有孔区域,增强循环扰动效果。
在上述中浅层复合模式地埋管热传导装置中,所述的浅层井管位于无孔区域的周向内侧与浅层井管底部均呈密封设置,所述的隔板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的隔板周向外侧与浅层井管周向内侧密封设置,所述的第一有孔区域和第二有孔区域呈等分设置。
在上述中浅层复合模式地埋管热传导装置中,所述的扰动水循环结构包括设置在浅层井管上且能将第一有孔区域和第二有孔区域分别与浅层井管外侧地下土壤内的地下水相连通的连通组件,且所述的浅层井管内设有能将位于第一有孔区域内的地下水引流至第二有孔区域或能将位于第二有孔区域内的地下水引流至第一有孔区域的引流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59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