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3D打印导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7609.2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5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孙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启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6/04 | 分类号: | A61M36/04;A61B17/34;A61B90/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41 | 代理人: | 龚洁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手术 打印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3D打印导向板。
背景技术
放射治疗(放疗)是针对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放疗副反应以及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开发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即粒子植入。粒子植入是一种将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部,让其以摧毁肿瘤的治疗手段。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粒子植入主要依靠定向系统将放射性粒子植入瘤体内,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只有微小损伤。
目前的粒子植入手术临床上通常是由医生凭经验进行,这就对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在CT影像引导下进行的内放疗手术,由于存在几十乃至上百个穿刺点,术中基本上是“盲穿”。另外,当前己有的肿瘤粒子植入计划系统都是基于一维或者二维影像数据对穿刺进针通道进行预计划,并不能计算粒子的处方剂量,这就常常造成粒子植入之后肿瘤内部出现“热区”(剂量过大导致副作用)和/或“冷区”(剂量过小导致无效果)的不良后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基于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共面、非共面、不同进针角度的穿刺模板逐渐被应用于临床。
但当患者从接受检查到实施手术期间会存在病患位置偏移或者肿瘤增大缩小的状况,当实施手术时,原有经3D打印好的导向板与实际肿瘤位置存在了偏差,导致原有经3D打印的导向板无法继续使用,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延长的手术准备时间。
由此可见,能否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用于微创手术的3D打印导向板,使其有效解决因病患位置偏移或者肿瘤增大缩小的状况,而无法使用3D打印导向板进行准确定位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3D打印导向板。可以根据CT扫描后,施术医生根据病患位置偏移选择使用辅助穿刺针道来进行放射粒子植入。应对病患位置偏移情况仍能够继续使用原有的3D打印导向板。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3D打印导向板,包括与人体外表面相契合的导向基板,所述导向基板设置有多个导向柱和多个辅助穿刺针道,所述导向柱中设置有穿刺孔,每个导向柱周围设置多个辅助穿刺针道。
辅助穿刺针道是医务人员基于肿瘤情况,在导向柱的周围设置的应对肿瘤位置偏移或形状变化时,而进行使用的针道。通过合理设置辅助穿刺针道,使得手术中,在应对病患位置偏移情况仍能够继续使用原有的3D打印导向板,并针对病患位置进行准确穿刺发出放射粒子。避免了因病患位置偏移而使原有3D打印导向板无法使用的现象,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且延长了手术准备时间。
进一步的,用于导向穿刺至同一CT扫描层的导向柱之间设置有连接线。
在进行手术时为了避开人体的血管和骨骼,导向柱的设置往往呈一定角度,以使穿刺针通过导向柱的导向作用穿刺至相应位置,同时不同位置的导向柱所穿刺的深度不同,即处于配合使用的CT扫描的不同层,当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基于上述结构的设计,将3D打印导向板中用于导向穿刺针穿刺至同一深度的导向柱之间设置有连接线,也就是用于导向穿刺至同一CT扫描层的导向柱之间设置有连接线,使医务人员能够直接获取位于同一CT扫描层的导向柱位置,而进行相应的穿刺手术,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手术,节省了手术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穿刺针道的直径为1.00mm~2.50mm。
本实用新型合理设置辅助穿刺针道的位置和大小,不影响3D打印导向板结构和原有导向柱导向功能,同时当病患位置发生偏移时仍对穿刺手术具有导向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穿刺针道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呈线性排列;进一步的或者每个导向柱周围环绕设置2~20个辅助穿刺针道。
进一步优选的,每个导向柱周围环绕设置有3或4个辅助穿刺针道。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
定位孔能够与病人CT扫描时所设置的固定位置相契合,准确、快速实现3D打印导向板与人体的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3个以上。
3个以上的定位孔,能够有效满足3D打印导向板与人体的准确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上可拆卸连接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一面与人体粘接,其另一面与定位孔可拆卸连接。
通过定位件在提高定位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3D打印导向板与人体复位的稳定性,对3D打印导向板与人体患处连接起到辅助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启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启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76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