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度可调的钓鱼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8053.9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0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吴贵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贵宾 |
主分类号: | A01K87/02 | 分类号: | A01K8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度 可调 钓鱼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长度可调的钓鱼竿。
背景技术
钓鱼竿是一种捕鱼工具,外形为细长杆状物,一般由手持竿节和多个伸缩竿节构成。现有的钓鱼竿的结构多数为多节式粗管套细管,层层相套的伸缩杆,在携带时各管相套减少体积和长度以便携带;在使用时,将各节拉出达到希望的长度。这种鱼竿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每支鱼竿的总长度都的固定的,其长度无法调节;在户外钓鱼时,容易出现鱼竿过长问题,在此情况下,通常做法是将伸缩杆缩掉一节,但是,缩掉的伸缩杆就无法固定,经常出现滑动,所以使用不便,而且容易出现因受力不均而出现折断现象。此外,垂钓者钓具繁多(鱼漂、鱼线、鱼钩等),不便携带,而现有的钓鱼竿中没有设置可以盛放这些钓具的空间,垂钓者容易会遗漏某些钓具。再就是,现有的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与别人同款的钓鱼竿产生混淆,比较容易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可调的钓鱼竿,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长度可调的钓鱼竿,包括手持竿节、第一伸缩竿节和第二伸缩竿节,所述第一伸缩竿节插接在手持竿节的内腔中,第二伸缩竿节插接在第一伸缩竿节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竿节顶端的内壁上设有环状的一号堵头,所述一号堵头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伸缩竿节的外径与一号堵头的内径相匹配,在第一伸缩竿节的底端固定有一号卡环,所述一号卡环的外径小于手持竿节的内径且大于一号堵头的内径;所述第一伸缩竿节中部以下的外壁上设有与一号堵头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一伸缩竿节与一号堵头通过螺纹装配在一起;所述第一伸缩竿节顶端的内壁上设有环状的二号堵头,所述二号堵头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伸缩竿节的外径与二号堵头的内径相匹配,在第二伸缩竿节的底端固定有二号卡环,所述二号卡环的外径小于第一伸缩竿节的内径且大于二号堵头的内径;所述第二伸缩竿节中部以下的外壁上设有与二号堵头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二伸缩竿节与二号堵头通过螺纹装配在一起;所述手持竿节内腔的下部设有隔板,隔板的下方设有钓具容置腔;所述手持竿节的底端设有密封塞盖。
进一步地说,所述手持竿节的外部设有防滑套。
再进一步说,所述防滑套的上方设置有名片槽,名片槽内插放用于印制垂钓者名字的名片。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最大长度为各个竿节的长度相加之和,如果在实际垂钓时,钓鱼竿不需要达到最大长度时,则可以分别拧动各伸缩竿节,使它们分别缩入相应的竿节中,以调节钓鱼竿为适宜长度,各竿节之间既不会滑动,也不会出现因受力不均而出现折断的现象。此外,手持竿节的内腔中设有钓具容置腔,垂钓者可以把一些容易遗漏的钓具置放在钓具容置腔中,以便于携带,并避免遗漏钓具。再者,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私人定制功能,在防滑套的上方设置有名片槽,钓鱼竿的主人可以把印制有自己名字的名片插放在名片槽内,这样,就不会在使用过程中与别人的钓鱼竿产生混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本实施例所述长度可调的钓鱼竿,包括手持竿节1、第一伸缩竿节2和第二伸缩竿节3,所述第一伸缩竿节2插接在手持竿节1的内腔中,第二伸缩竿节3插接在第一伸缩竿节2的内腔中。为了增强手握力度,防止滑脱,所述手持竿节1的外部设有防滑套14。所述手持竿节1内腔的下部设有隔板12,隔板12的下方设有钓具容置腔13;所述手持竿节1的底端设有密封塞盖11。垂钓者可以把一些容易遗漏的钓具置放在钓具容置腔13中,并通过密封塞盖11密封,便于携带,并能避免遗漏钓具。
如图3所示,所述手持竿节1顶端的内壁上设有环状的一号堵头B1,所述一号堵头B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伸缩竿节2的外径与一号堵头B1的内径相匹配,在第一伸缩竿节2的底端固定有一号卡环B2,所述一号卡环B2的外径小于手持竿节1的内径且大于一号堵头B1的内径;所述第一伸缩竿节2中部以下的外壁上设有与一号堵头B1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一伸缩竿节2与一号堵头B1通过螺纹装配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贵宾,未经吴贵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80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用于发送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