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形搭接的闭口楼承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9706.5 | 申请日: | 201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5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银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40 | 分类号: | E04B5/4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裴咏萍 |
地址: | 211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形 闭口 楼承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闭口楼承板,适用于组合楼板的钢结构高层中,作为楼面永久性支撑模板。
背景技术
楼承板常用在钢结构楼面施工中,施工时,一般先将楼承板铺设在钢梁上,再通过焊钉(抗剪件)熔焊在钢梁上,再绑扎钢筋网,浇筑混凝土,多高层钢结构建筑多使用此种楼面做法。从板型上划分,楼承板一般分为:闭口型、开口型、缩口型。常用闭口板型有YX65-185—555,YX65-220-660,YX65-170—510, YX66-240-720等。
现有的楼承板,如图1所示,它是采用钢板弯折加工而成,楼承板包括左侧搭接边1,右侧搭接边3,以及中部的波峰2,底部加强筋4,但其搭接不牢,浇筑混凝土容易出现漏浆的枪口,需要后期在搭接处补打自攻钉来加以补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搭接更加牢固、支撑强度更高的闭口楼承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形搭接的闭口楼承板,包括两端的搭接边、中部的两个波峰、波峰与波峰之间以及波峰与相邻搭接边之间的加强筋;该闭口楼承板两两相接时,搭接边相互贴合呈闭口状;其中,搭接边上端翼板呈弯钩状、下端腹板向内弯折;当闭口楼承板两两相接时,相接的搭接边上端翼板套接,下端腹板相贴合形成菱形。
其中,搭接边高度为70mm;楼承板的一端搭接边上端弯钩状翼板的直径为30mm,另一端搭接板上端弯钩状翼板的直径为28mm,两两相接时,直径为28mm的翼板套入直径为30mm的翼板内。
波峰采用上端圆形、下端菱形的结构;波峰高度为70mm,上端圆形的直径为30mm。
本实用新型闭口楼承板中部均匀分布有三组加强筋,每组加强筋为两个,均匀分布在波峰与波峰之间以及波峰与相邻搭接边之间。
波峰与波峰之间以及波峰与相邻搭接边之间的波距为205mm;闭口楼承板厚度为0.8-1.2mm。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搭接边的翼板采用弯钩状进行适配套接,接触面积大,相比现有直钩形翼板搭接更加稳固,且提高了支撑强度;结合波峰上端的圆形结构,以及每组的两道加强筋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支撑强度,具有较强的混凝土握裹抗剪性能和耐火性能。本实用新型闭口楼成安搭接方便,安装非常便捷,且方便布筋,适用于所有组合楼板结构的项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闭口楼承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闭口楼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闭口楼承板两两搭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搭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左侧搭接边,2-波峰,3-右侧搭接边,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闭口楼承板采用镀锌钢板压型弯制而成,它的两侧边部设有适于连接的左侧搭接边1和右侧搭接边3,搭接边适于多个楼承板的扣合连接。楼承板中部均匀分布两个波峰4,波峰4的高度为70mm,波距为205mm。楼承板延长度方向设有三组加强筋3,每组加强筋3为2个,均匀分布在两波峰之间以及两个波峰与相邻搭接边之间。加强筋3可以加强楼承板的强度。该楼承板的宽度为615mm,两侧搭接边的波高70mm(即搭接边的高度),可满足工程要求。其中,中部波峰4采用上端圆形、下端菱形的结构,圆形的直径为30mm。
本实用新型楼承板的左右两侧搭接边,上端翼板呈弯钩状,下端腹板向内弯折。左侧搭接边1的上端翼板弯钩状的直径为30mm,弯折程度d=10mm;右侧搭接边3的上端翼板弯钩状的直径为28mm。两两相接时,结合图3和图4,右侧搭接边2的上端翼板与左侧搭接边1的上端翼板相适配,并可套入其中,两侧搭接边的下端腹板相贴合形成菱形。在该搭接处5的结构中,翼板相连,腹板贴合成闭口型。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楼承板改进了现有结构中波峰结构,从而在满足楼承板的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支撑强度,增强了板与板这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了浇筑混凝土时发生漏浆的情况,由于板型搭接边的翼板相连,腹板贴合成闭口型,因此具有较强的混凝土握裹抗剪性能和耐火性能。由于板型自重较轻,因此搭接方便,安装非常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银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银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97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扬声器振膜及扬声器
- 下一篇:用于移动终端的防尘网和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