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盲用手杖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2399.6 | 申请日: | 201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6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舒伟;孙福良;郭晓荣;涂美华;李奕璇;武雪;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45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用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盲用手杖。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的各种手杖,都只是一个单一的手杖,使用人群狭隘,特别是盲人,单独出行或者独自在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同时他具有帮盲人识别好友和唱歌、听广播的功能。有些手杖防滑性能不强,针对不同长度手杖需求时,不能做适应性调整,而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对携带的塑料包装等物品进行切割打开时,往往需要另行找小刀或其他物件进行切割打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盲用手杖,目的是增强适应性和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盲用手杖,包括杖体和设于杖体顶端的把手,所述杖体为伸缩结构,所述手杖还包括设于把手内的控制处理模块和报警器,所述把手的一端设有图像采集模块,另一端设有报警按钮和存储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报警器和存储模块均与控制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杖体包括同心轴设置的连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通过连杆与把手连接,另一端套接于第二连杆内,所述第一支杆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凹槽,且若干凹槽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支杆的侧壁设有弹缩卡销结构,所述第一支杆可沿第二支杆的轴向方向伸缩运动且通过按压弹缩卡销结构与凹槽的配合进行限位。
所述连杆与第一支杆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杆内设有音响和收音机,且连杆的外壁设有音响开关、收音机按钮、出音孔和一键开机按钮。
供电电源设置于连杆内,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报警器、存储模块和控制处理模块均与供电电源连接。
所述连杆设有供电电源容纳槽和封盖容纳槽的盖体,所述供电电源为太阳能电池。
所述杖体的外表面设有荧光带。
所述手杖还包括照明灯和设于把手上控制照明灯开闭的电灯开关,所述照明灯与图像采集模块处于把手的同一端。
所述杖体的底端设有橡胶防滑底座。
所述手杖的底端设有刀型结构和收纳刀型结构的收纳槽,所述橡胶防滑底座外套于收纳槽外。
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杖体的伸缩调节适应不同高度使用者的需求,适应性更强;通过报警器、图像采集模块及报警按钮的设置,使用者遇到困难或危险等特殊情况时,可以打开报警按钮使报警器报警,提醒周边路人,进而寻求帮助,存储模块可以存储亲朋好友的图像信息,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图像信息传递到控制处理模块处理后与其对比,之后通过控制报警器是否报警来确定身边的人是否是陌生人,提高盲人使用者的安全性,避免被骗现象的发生。荧光带的设置防止盲人晚上出行时自己无交通意识,可以使其他行人看到他从而让他安全出行。把手和防滑底座的设置增加防滑效果,进一步保证安全性。刀型结构的设置具有有防御性以及切割物件的功能。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杖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斜视图。
图中标记为:
1、把手,2、杖体,3、底座,4、红外摄像头,5、报警按钮,6、音响开关,8、电灯开关,9、SD卡槽,10、太阳能电池,11、弹缩卡销按钮,12、音量按钮,13、收音机按钮,14、一键开机按钮,15、照明灯,16、音响,17、荧光带,20、凹槽,23、第一支杆,24、第二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学院,未经黄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23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