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旋转光谱仪的极地海冰多层位光谱辐射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3589.X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6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杭州;南立文;宋宏;黄慧;陈鹰;何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J3/28 | 分类号: | G01J3/28;G01J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旋转 光谱仪 极地 多层 光谱 辐射 测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谱测量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旋转光谱仪的极地海冰多层位光谱辐射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极地气候和极地海冰环境近几十年来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其中海冰由于其对于极地海洋生态系统、极地上层海洋过程、大气-海冰-海洋相互作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成为极地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北极海冰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其原因是由几十年来北极地区发生的热力学变化和海冰循环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太阳辐射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北极冰雪的大量融化、表面融池的增加造成了整体反照率的降低,加速海冰的融化以及海冰组成结构的变化。海冰覆盖范围的减少造成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够被海洋吸收和利用,对上层海洋过程也会造成显著影响。同时,海冰内部太阳辐射对冰藻的生长、繁殖和分布也会造成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以冰藻为食的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综上,对海冰环境太阳辐射,尤其是不同层位太阳辐射变化情况进行长期原位测量,对于帮助解决上述物理、生物、生态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长久以来,由于受到现有观测方法和观测设备的限制,极地海冰环境多层位太阳辐射数据非常缺乏,长期连续数据更是没有。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极地海冰环境中光学参数的测量绝大部分是围绕着冰上以及冰下太阳辐射强度展开,采用的方式以人工短期测量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也有少量研究采用自动化装备进行测量,仅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测量了海冰内部太阳辐射强度剖面,不过这些研究采用的技术往往对海冰的原位环境破坏较大,并且不能对同一地点进行长期原位测量,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望填补这一技术空白,从而推进我国极地海洋装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光谱仪的极地海冰多层位光谱辐射测量系统,其体型较小,工作稳定,可以实现长期、原位、动态监测多层位太阳辐射,并且监测效果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旋转光谱仪的极地海冰多层位光谱辐射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均设在密封舱内的辐射信号耦合装置、光谱仪、电源、主控子系统、光电编码器、机械传动装置、伺服电机、光谱仪固定块、光纤接口/固定装置;所述电源与主控子系统相连,为其提供工作电压;所述辐射信号耦合装置和光谱仪通过光纤相连,所述光谱仪和辐射信号耦合装置通过光谱仪固定块安装在机械传动装置的旋转主轴上,所述光电编码器设在机械传动装置的旋转主轴上,所述伺服电机与机械传动装置相连,所述光谱仪、光电编码器和伺服电机均与主控子系统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接口/固定装置上开有12个呈均匀圆周阵列分布的标准光纤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信号耦合装置为一面消色差双合透镜,所述消色差双合透镜的焦点与光谱仪的入口光纤端面圆心重合;当所述光谱仪指向一根固定于光纤接口/固定装置上的一根外部光纤时,消色差双合透镜的另一侧焦点与该外接光纤端面圆心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传动装置包括旋转主轴和传动轴,所述旋转主轴和传动轴均通过轴承支承在密封舱内,所述旋转主轴上固定安装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传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和主动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传动轴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光谱仪固定块上开有一个通孔,直径与主旋转轴直径相同,光谱仪固定块固定套设在主旋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子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光谱仪控制模块和伺服电机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光谱仪控制模块和伺服电机控制模块均与微处理器模块相连;所述伺服电机控制模块分别与光电编码器和伺服电机相连;所述光谱仪控制模块与光谱仪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包括单片机芯片IC2,晶振X1,编程口插座PL1,电容C2、C3、C4、C5、C8、C9、C10、C11、C12、C14;晶振X1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均与单片机芯片IC2的第一内部时钟输入端口连接,晶振X1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均与单片机芯片U1的第二内部时钟输入端口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编程口插座PL1用于扩展服务,通过IO端口与单片机芯片IC2相连;单片机芯片IC2的电源端口均与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2、C9、C5、C12、C14、C11、C8、C10的一端均与电源相连,另一端均接地;单片机芯片IC2的接地端口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未经浙江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35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