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渗透膜拆卸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5277.2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6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陆斌;王哲成;王欢;宋骏捷;闰朋超;田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津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3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 拆卸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渗透膜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一般的RO(反渗透)膜的寿命是3-5年,当产水量或脱盐率严重下降,常用的清洗无效果时,这就需要将RO膜元件从膜壳中拉出来,更换或交给专业的公司清洗;在拉出膜元件前,需要先将端盖拆下,端盖上通常设有若干螺孔。
申请号为:CN20152075272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拆卸工具,包括拉杆、支撑部、定位部、钩头,所述定位部为弧形,设置在支撑部下端,拉杆连接在支撑部左侧,其方向与定位部的轴线方向一致,钩头连接在支撑部右侧,钩头与定位部的相对位置使拉杆推动定位部沿膜壳向内推进到位时,钩头与反渗透膜元件端头的卡口位置一致。
上述专利文件用带有钩头的拉杆将膜元件钩出,适用于取出多只装的膜壳(压力壳体),但是在拆卸膜元件之前仍需要使用者用手将端盖硬拉出,相当费力;现有技术中也不存在既能方便地拆卸端盖,又能方便地将膜元件取出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拆卸端盖和膜元件的反渗透膜拆卸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渗透膜拆卸工具,包括主杆、端盖拆卸部和膜元件拆卸部,所述主杆的端部设有一对凸耳,两个凸耳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向与主杆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相互分离设置的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所述端盖拆卸部和膜元件拆卸部分别与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连接,所述膜元件拆卸部包括连接有钩头的拉杆,所述端盖拆卸部包括撬盘,所述撬盘包括若干弧形的固定爪,所述第一分杆在转轴与固定爪之间的位置沿径向设有撬动部,所述固定爪上开设有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带环螺栓,所述固定爪与端盖上的螺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带环螺栓与螺孔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为伸缩杆。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主杆之间设有限制转轴转动的限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凸块和两个凹槽,所述凸块位于转轴上,所述凹槽位于凸耳上,当第一分杆和第二分杆的长度方向分别与主杆的长度方向重合时,凸块和两个凹槽分别卡接。
或者,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使转轴转动至任意位置时相对主杆固定的阻尼层,所述阻尼层位于转轴和主杆接触的表面。
综上所述,先转动转轴使第一分杆的长度方向与主杆的长度方向重合,将螺丝拧入端盖的螺孔内,然后摇动撬动部,使端盖与压力壳体之间松动开,接着拉动主杆即可将端盖拉出;然后转动转轴使第二分杆的长度方向与主杆的长度方向重合,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方法,转动主杆使钩头卡入膜元件上的卡口内,接着拉动主杆即可将膜元件拉出;相比现有技术,该拆卸工具在膜元件拆卸部的基础上增加了端盖拆卸部,方便使用者完整地拆卸反渗透膜:既能方便地拆卸端盖,又能方便地将膜元件取出,并且拆卸端盖较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拆卸工具在拆卸端盖时的仰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拆卸工具在拆卸端盖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拆卸工具在拆卸端盖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拆卸工具在拆卸膜元件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拆卸工具中凸块和凹槽的剖视图。
附图说明:1、主杆;2、端盖拆卸部;3、膜元件拆卸部;4、转轴;5、第一分杆;6、第二分杆;7、钩头;8、拉杆;9、固定爪;10、撬动部;11、螺纹孔;12、凸块;13、凹槽;14、凸耳;15、带环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反渗透膜拆卸工具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反渗透膜拆卸工具,包括主杆1、端盖拆卸部2和膜元件拆卸部3,所述主杆1的端部设有一对凸耳14,两个凸耳14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轴向与主杆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转轴4上连接有相互分离设置的第一分杆5和第二分杆6,所述端盖拆卸部2和膜元件拆卸部3分别与第一分杆5和第二分杆6连接,所述膜元件拆卸部3包括连接有钩头7的拉杆8,所述端盖拆卸部2包括撬盘,所述撬盘包括若干弧形的固定爪9,所述第一分杆5在转轴4与固定爪9之间的位置沿径向设有撬动部10,所述固定爪9上开设有螺纹孔11。
“连接有钩头7的拉杆8”为现有技术,可以参见申请号为:CN201520752721.8的中国专利,其包括钩头7和拉杆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津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津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52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窗总成组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执行器旋转杆压接角度可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