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抬病人专用的移位座垫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5969.7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8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黎东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东玲 |
主分类号: | A61G7/14 | 分类号: | A61G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213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人 专用 移位 座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座垫,具体涉及一种抬病人专用的移位座垫。
背景技术
目前,当病人坐在轮椅、椅子上而需要转移地方时,遇到室内的楼梯、户外梯级、上下车、临时抬病人等情况时,一般通过人工扶持、背、抱的方式转移,然而,这种转移方式过程缓慢、可以加重病人病症、压迫病人某些部位而不舒服、动作过于粗犷、协调不到位等原因给病人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减轻患者症状,方便上下梯级,通过可抬移位座垫将病人转移的专用的移位座垫。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为:
一种抬病人专用的移位座垫,移位座垫包括坐垫部(11)及背靠部(12),背靠部(12)与坐垫部(11)连接;所述坐垫部(11)的前段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提手(111);所述背靠部(12)的上段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手提耳(121);在所述坐垫部(11)与背靠部(12)之间的左右两侧角位处连接有护片(13)。
进一步:所述护片(13)为护带或护旁或侧护片。
进一步:所述坐垫部(11)每侧都连接两个提手(111),两个提手(111)一长一短。
进一步:所述背靠部(12)每侧都连接两个手提耳(121),两个手提耳(121)一长一短。
进一步:所述背靠部(12)外壁设有储物袋(14)。
进一步:所述坐垫部(11)与背靠部(12)之间的连接角位为直角或钝角。
进一步:所述坐垫部(11)与背靠部(12)之间通过护片(13)连接后形成一个直角或钝角坐兜(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移位座垫预先放置在轮椅或椅子的座位上,病人/老人/行动不便之人坐在座垫上,当要转移地方时(如:上下楼梯、台阶、上下车等),移位座垫左右两侧各一个人,两手分别手握提手、手提耳将病人/老人/行动不便之人抬上下楼梯或台阶或上下车,在抬走过程中,病人/老人/行动不便之人会坐落在坐兜上,两侧的护片防止病人/老人/行动不便之人向一侧偏斜/倾倒,同时也起到将坐垫部与背靠部之间拉紧固定,使坐垫部与背靠部之间通过护片形成一个坐兜,更有效地保护病人/老人/行动不便之人,此移位座垫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坐垫部每侧都连接两个提手,两个提手一长一短;背靠部每侧都连接两个手提耳,两个手提耳一长一短,一长一短的提手及手提耳主要适用不同身高的人使用,矮小的可以使用短的,高大的可以使用长的,方便不同的人群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抬病人专用的移位座垫,移位座垫包括坐垫部11及背靠部12,背靠部12与坐垫部11连接;所述坐垫部11的前段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提手111;所述背靠部12的上段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手提耳121;在所述坐垫部11与背靠部12之间的左右两侧角位处连接有护片13。
所述护片13为护带或护旁或侧护片。
所述坐垫部11每侧都连接两个提手111,两个提手111一长一短。
所述背靠部12每侧都连接两个手提耳121,两个手提耳121一长一短。
所述背靠部12外壁设有储物袋14,方便临时放置物品。
所述坐垫部11与背靠部12之间的连接角位为直角或钝角。
所述坐垫部11与背靠部12之间通过护片13连接后形成一个直角或钝角坐兜15。
移位座垫预先放置在轮椅或椅子的座位上,病人/老人/行动不便之人坐在座垫上,当要转移地方时(如:上下楼梯、台阶、上下车等),移位座垫左右两侧各一个人,两手分别手握提手、手提耳将病人/老人/行动不便之人抬上下楼梯或台阶或上下车,在抬走过程中,病人/老人/行动不便之人会坐落在坐兜上,两侧的护片防止病人/老人/行动不便之人向一侧偏斜/倾倒,同时也起到将坐垫部与背靠部之间拉紧固定,使坐垫部与背靠部之间通过护片形成一个坐兜,更有效地保护病人/老人/行动不便之人,此移位座垫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坐垫部每侧都连接两个提手,两个提手一长一短;背靠部每侧都连接两个手提耳,两个手提耳一长一短,一长一短的提手及手提耳主要适用不同身高的人使用,矮小的可以使用短的,高大的可以使用长的,方便不同的人群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东玲,未经黎东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59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