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土壤透气率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6029.X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1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刘本乐;陈孝杨;胡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7/10 | 分类号: | G01N7/1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土壤 透气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孔介质透气率测定仪器,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土壤透气率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透气率是指气体通过土体的速度,反映了土壤气体和大气交换以及土体内部气体交换的能力。土壤透气性是土壤的重要特性之一,是保证土壤空气质量,使植物正常生长,微生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等不可缺少的条件。土壤通气性差,会影响土壤中CO2与大气中O2的交换。土壤中氧少,二氧化碳多时,不仅会使土壤酸度提高,适宜于致病霉菌的发育,易使作物感染病虫害,也会抑制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壤通气不良,会影响微生物活动,降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及养分的有效性,影响土壤肥力的发育,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土壤的透气性综合地反映了土壤的质地、土壤孔隙和土壤结构特征等基本物理状况,同时也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有效性,所以土壤的透气性的研究在农业领域有重大意义。但是,传统的土壤透气性测定方法存在很多缺陷,例如传统的稳压测定法虽然技术成熟,但是试验设备复杂且昂贵,结果误差较大;压力计法依赖精密仪表设备,测定较难;并且现有的土壤透气率测定装置不易于携带且不适用于野外恶劣的条件。鉴于上述原因,目前还没有一种操作方便、高效可行且便携的土壤透气速率测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稳压测定法虽试验设备复杂且昂贵,结果误差较大;压力计法依赖精密仪表设备,测定较难,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高效可行的便携式土壤透气速率测定装置,不仅可以适用于室内实验也可以用于野外实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土壤透气速率测定装置,包括便携式打气筒、单向气嘴、连接软管、样品盛放装置、直形玻璃管、橡胶活塞和便携式土壤透气率测定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携式打气筒可以提供瞬时气压,所述的样品盛放装置底部用于放置土样,所述的橡胶活塞插有两根直形玻璃管,一个为进气口,一个为出气口,橡胶活塞用于密封样品盛放装置,所述的便携式打气筒与样品盛放装置之间通过单向气嘴、连接导管、直形玻璃管和橡胶活塞连接,所述的便携式土壤透气率测定仪用于测定土壤的导气率,所述的样品盛放装置为环刀或有机玻璃管,所述的土壤透气率测定仪由压力传感器、核心处理器、显示器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该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易于携带、不仅适用于室内实验也可以用于野外实验并且操作方便。通过压力传感器能够精准的记录气压力随时间的变化,从而提高了土壤透气速率测量的精度;通过核心处理器对计算公式的编辑,可以提供计算结果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示意图。
图2为便携式土壤透气率测定仪示意图。
图3为便携式土壤透气率测定仪内部结构组成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便携式打气筒,2、单向气嘴,3、导气软管,4、直形玻璃管,5、橡胶活塞,6、样品盛放装置,7便携式土壤透气速率测定仪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土壤透气速测定装置,包括便携式打气筒1、单向气嘴2、导气软管3、直形玻璃管4,橡胶活塞5、样品盛放装置6、便携式土壤透气速率测定仪7。将单向气嘴安装在便携式打气筒上,然后将直形玻璃管安装在橡胶活塞上,用橡胶活塞将样品盛放装置密封,通过导气软管连接便携式打气筒与直形玻璃管进气口之间和直形玻璃管出气口与便携式土壤透气速率测定仪之间。
参见图2和3,来阐述便携式土壤透气速率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在土壤透气速率测定仪进气口处,有一个压力传感器,且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定样品盛放装置内的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将电信号传输到核心处理器,通过对核心处理器进行公式的编辑,进行运算,在显示屏中现实结果。其方程如下:
其中:ka是土壤透气率;Patm是大气压值;A是样品盛放装置横截面积;Z是样品盛放装置中土壤样品高度;μ是干空气粘滞系数;V是样品盛放装置中除样品体积;P(0)是初试气压差。
A、Z和V的值可以通过土壤透气率测定仪进行设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土壤透气速测定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60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