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闪发器和压缩离心式冷水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6850.1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1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堂;周宇;张永斌;尹威华;刘贤权;潘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11522 | 代理人: | 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闪发器 压缩 离心 冷水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闪发器和压缩离心式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在双级及多级压缩离心式冷水机组系统中,常采用补气增焓技术以提高机组的性能,即在一级节流孔板后二级节流孔板前增设闪发器,在闪发器中,一级节流后形成的气液混合态冷媒将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态冷媒进入到压缩机二级叶轮进口,降低二级叶轮进口气态冷媒过热度,减少二级叶轮做功,进而提高机组性能。
闪发器的气液分离效率常常作为评判其性能的指标,目前在离心式冷水机组上常用的闪发器为卧式闪发器。卧式闪发器主要是利用气液混合态冷媒在自由落下时,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的惯性不同,从而使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发生分离。但仅凭自由落下的惯性进行气液分离,分离效率较低;并且,卧式闪发器的占用安装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闪发器气液分离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闪发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液管以允许气液混合态冷媒流入到壳体内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管以允许经过气液分离的液态冷媒流出到壳体外部,壳体内部设置有气液分离轨道,气液分离轨道自进液管的下方呈螺旋状朝向壳体的底部延伸。
可选地,气液分离轨道包括多个分段,相邻的两个分段的衔接部位具有轴向上的高度落差。
可选地,高度落差与气液分离轨道的螺距之间的关系满足:(1/2)P≤h≤P。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分段的衔接部位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交叠,交叠区域所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10°。
可选地,壳体包括侧壁、顶盖和底座,侧壁呈圆柱面,侧壁的母线高度与侧壁的准线直径之间的关系满足:3≤H/D≤5。
可选地,气液分离轨道的螺距与侧壁的准线直径之间的关系满足:D/3≤P≤D/2。
可选地,进液管设置在侧壁上,进液管距离侧壁的底部边缘的高度与侧壁的母线高度之间的关系满足:(1/2)H≤H’≤(2/3)H。
可选地,气液分离轨道沿着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成圆柱螺旋状,气液分离轨道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连接至底板的一个侧边,底板的另一个侧边连接至侧壁的内表面。
可选地,顶盖和底座呈碗状,顶盖的碗口部位连接至侧壁的顶部周缘,底座的碗口部位连接至侧壁的底部周缘,出液管设置在底座的碗底部。
可选地,顶盖上设置有补气口以允许经过气液分离的气态冷媒流出到壳体外部,补气口设置在顶盖的碗底部。
可选地,在壳体内部进液管的上方布置有挡气板;和/或,在壳体内部补气口的下方设置有气液过滤网,气液过滤网位于挡气板上方。
可选地,挡气板有多块,多块挡气板在闪发器的轴向上间隔交错布置。
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离心式冷水机组,包括上述的闪发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闪发器内部设置螺旋状的气液分离轨道,使气液混合态冷媒沿着螺旋轨道运动,利用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惯性不一致的原理,延长气液分离路径,提高气液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闪发器的立体图,示出闪发器的内部结构;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闪发器的剖切一部分壳体的立体图,示出冷媒在闪发器中的流动路径;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闪发器的剖切一部分壳体的立体图,示出闪发器的内部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11 侧壁12 顶盖
13 底座
2进液管 3出液管
5气液分离轨道 51 底板52 侧板
6补气口 7挡气板8气液过滤网
h高度落差 P螺距α圆心角
H母线高度 D准线直径H’ 进液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6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