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营养泵上营养液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8002.4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1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严郁;成志标;涂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来普惠康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1 | 代理人: | 任晓航,马皓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营养 营养液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营养泵上营养液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营养泵是用于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输注的产品,是一种使用肠内营养器做耗材,提供与输液安全相关的报警功能,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和容量的自动输液装置。在临床中通常通过营养泵给患者注射营养液,增强患者体质,使患者早日康复。现有技术的营养泵存在以下缺点:
(1)换液阀与肠内营养输液器做成一体,结构复杂,增加了肠内营养输液器的制造成本;
(2)将无法实现营养液与清洁液按比例混合输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营养泵上营养液控制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营养液与清洗液输送的切换或按比例混合输送。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营养泵上营养液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设置在营养泵上导管a和上导管b之间,包括能够做旋转运动或水平移动的控制阀,控制阀的旋转运动或水平移动从而挤压上导管a或上导管b中的一根导管,使其闭合或流通,实现两种不同液体的切换。
进一步,所述控制阀为能够旋转的凸轮,通过设置在泵体上的电机实现其转动。
进一步,所述凸轮的两侧分别设置左、右挤压滑块,左、右挤压滑块置于泵体上的水平槽内。
进一步,所述左、右挤压滑块的挤压面为锥形结构或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控制阀为能够旋转的带凸起的圆盘,凸起设置于上导管a和上导管b之间,圆盘无凸起处全部或部分覆盖上导管a和上导管b。
进一步,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该电磁阀包括阀杆、穿设在阀杆上的能够水平移动的动铁芯及设置在阀杆两端的左边磁铁和右边磁铁,左边磁铁和右边磁铁上分别缠绕左侧线圈和右侧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安装在两个上导管之间的泵体上,通过一个三通将两个上导管和一个中导管连接,从而简化了肠内输液器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2)控制装置包括能够做旋转运动或水平移动的控制阀,控制阀的旋转运动或水平移动,从而挤压两根上导管中的其中一根,使其闭合或打开,从而实现营养液与清洁液的输送切换或按比例混合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营养泵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营养袋 2-清洁液袋 3-上导管a 4-上导管b 5-控制装置
6-三通 7-中导管 8-泵体 9-泵盘 10-泵门 11-下导管
12-凸轮 13-右挤压滑块 14-左挤压滑块 15-动铁芯
16-左边磁铁 17-左侧线圈 18-右侧线圈 19-右边磁铁
20-圆盘 2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营养泵,包括营养袋1、清洁液袋2、上导管a3、上导管b4、控制装置5、三通6、中导管7、泵体8、泵盘9、泵门10及下导管11。其中,上导管a3和上导管b4,一端分别与营养袋1和清洁液袋2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6与中导管7连接,中导管7紧绕泵盘9与下导管11连接。
营养泵在工作过程中,将肠内营养输液器安装到泵体8上,关闭泵门10,泵盘9旋转,将营养液或者清洁液通过下导管11输出患者体内。
为保证营养液与清洁液之间的顺利切换及实现按比例混合输液的目的,在上导管a3和上导管b4之间设置控制装置5,该控制装置5包括能够做旋转运动或水平移动的控制阀,该控制阀通过旋转运动或水平运动,从而挤压两根上导管中的其中一根,使其流通、闭合或者按一定比例流通,然后进入到中导管7中,实现对营养液和清洁液切换和按比例输送。
上述控制阀可选用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不同结构的控制阀进行一一描述:
实施例1
控制阀为能够旋转的凸轮12,其通过设置在泵体8上的电机驱动其定轴转动,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来普惠康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来普惠康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8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