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0041.8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3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作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沃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姜玲玲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车车架。
背景技术
进入了21世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逐渐成为了国际发展的主流话题。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问题却越来越引起了人类的重视,倡导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是我们刻不容缓的目标和需要落实的事情。在中国,石油和煤炭曾经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光荣,但随这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使用,资源变得越来越匮乏,越来越少。在日常生活的出行中,汽油使用造成的尾气排放大大的加速了环境的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因此,一种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出现便显得尤为重要。电动车,作为21世纪新型的交通工具,具有污染少,可循环使用等优点。但是现有的电动车车架中,结构复杂用料多,需要多部件多次加工,导致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消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强度牢固、制造方便,而且具有驾乘舒适,降低成本等优势的电动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车架,包括两主体支撑杆,车座支撑杆以及平叉主体,其中两主体支撑杆向前方上部延伸并相互并拢,且两主体支撑杆前部并拢处通过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主体支撑杆由水平部和弯折部一体成型,两主体支撑杆的弯折部通过弧形连接杆横向连接,两主体支撑杆的水平部之间设置电池盒,电池盒内设有电池,电池盒上部设有盒盖板,两主体支撑杆的水平部两端上部分别固定有前盖板和后盖板,该后盖板与车座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在车座支撑杆顶部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车座垫,同时在车座支撑杆上、位于连接座下方设有横向连接杆,所述平叉主体包括两平叉支撑杆以及连接两平叉支撑杆的平叉连接杆,两平叉支撑杆前端分别与两主体支撑杆末端活动连接,两平叉支撑杆末端分别与两减震部件底端活动连接,两减震部件顶端分别与横向连接杆两端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座支撑杆包括一体成型的内折弯部和外折弯部,其弯折角度用以契合后泥瓦及后轮外形,所述横向连接杆固定在所述外折弯部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平叉支撑杆中后部设有转接耳,在转接耳上设有至少四个用以连接电机轴及卡钳装置的孔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其中一个主体支撑杆后部固定有单撑连接部,该单撑连接部通过锁紧件活动连接单撑主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连接杆两端通过连接叉与减震部件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部件底端通过连接叉与平叉支撑杆活动连接,同时在减震部件上加装固定孔,可直接连接后泥瓦,防水挡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叉支撑杆前端通过连接叉与主体支撑杆末端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套前端固定有用以连接前方向柱的连接套管,且该连接套管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50~6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盒盖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前盖板和后盖板,且盒盖板与电池盒使用至少四个锁紧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盒盖板上设有脚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两主体支撑杆采用水平部和弯折部一体成型设计,结构简单,减少金属资源消耗,又保证车架主体强度及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中的横向连接杆、减震部件、平叉支撑杆及主体支撑杆之间均通过连接叉连接,使该车架结构具有减震效果,骑行舒适,适应更多路况,同时减震部件上加装固定孔,可直接连接后泥瓦,防水挡泥,减少结构件,节省材料,结构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的前盖板、后盖板及盒盖板共同构成踏板结构,又固定连接两个主体支撑杆,加强车架强度和稳定度,还与电池盒形成电池盒结构,一部多用,制造方便,提高制作效率,减少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车座支撑杆与横向连接杆固定连接并支撑车座重量,结构简单牢靠,节省材料,增加强度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体支撑杆,1-1水平部,1-2弯折部,2车座支撑杆,2-1内折弯部,2-2外折弯部,3平叉主体,3-1平叉支撑杆,3-2平叉连接杆,4连接套,5弧形连接杆,6电池盒,7电池,8盒盖板,9前盖板,10后盖板,11连接座,12车座垫,13横向连接杆,14减震部件,15转接耳,16孔洞,17单撑连接部,18单撑主体,19连接叉,20连接套管,21脚垫,22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沃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沃尔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00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