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时降低升力、降低阻力并增程的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1425.1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8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徐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丹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02 | 代理人: | 马忠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降低 升力 阻力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空气流道抑制气体分离并减小升力的增加行驶里程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成为了交通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电动汽车车顶车尾的气体边界层分离会形成低压尾流区,尾流区又会导致形状阻力,行驶时消耗了很大的能量,电动汽车车底的空气又会导致升力,升力导致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变差。
国内外的电动汽车为抑制气体边界层分离和升力问题,对电动汽车汽车外形采取了流线型技术,对电动汽车底部采取了加快空气流速的措施,此种空气动力结构设计没认识到电动汽车空气动力结构的本质特点,导致抑制气体边界层分离和降低升力效果有限,对电动汽车的增程和行驶稳定性状况改善不大。
因此,改进电动汽车结构,使其能够很好的抑制气体边界层分离和降低升力并增程的问题,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抑制车顶车尾的气体分离并减小车底升力,以提高行驶稳定性,增加行驶里程的电动汽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同时降低升力、降低阻力并增程的电动汽车,包括设置在电动汽车车顶车尾和车底的空气动力结构;
空气动力结构包括设置在电动汽车车顶车尾的上部空气流道和设置在电动汽车车底的底部空气流道;上部空气流道包括设置在车顶车尾的进气口和/或进气槽、车顶车尾设置的流道、车尾排气流道,三者连通使电动汽车降低阻力并增程;电动汽车底部空气流道包括设置在电动汽车底部的进气口和/或进气槽、电动汽车底部设置的流道、车尾排气流道,三者连通使电动汽车降低升力、降低阻力并增程。
上部空气流道包括以下所列各部分全都设内部中空流道和/或表面加隔板和/或表面加中空导气板形成的流道:车顶盖、左右上边梁、天窗玻璃、后挡风玻璃、左右C柱或左右D柱、后尾灯座,左右后翼子板、车尾行李箱盖、后保险杠;其中天窗玻璃、后挡风玻璃由于其特殊性,其流道为内部中空和/或表面加起隔板作用的玻璃和/或表面加中空玻璃形成;以下所列都设置流道的车顶盖、天窗玻璃、左右上边梁、后挡风玻璃、左右C柱和/或左右D柱、左右后翼子板、车尾行李箱盖中的至少一个设置进气口和/或进气槽,设置的进气口和/或进气槽至少为一个;左右后翼子板设置流道且面向车尾气体尾流区的左右后翼子板板面上开设有气体排出孔Ⅰ、车尾行李箱盖设置流道且面向车尾气体尾流区的车尾行李箱盖板面上开设有气体排出孔Ⅱ,后保险杠设置流道且面向车尾气体尾流区的后保险杠板面上开设有排出孔Ⅲ;
设置流道的车顶盖流道与设置流道的天窗玻璃流道、设置流道的后挡风玻璃流道、设置流道的车尾行李箱盖流道和/或设置流道的后保险杠流道连通;
设置流道的左右上边梁流道与设置流道的左右C柱流道和/或设置流道的左右D柱流道、设置流道的左右后翼子板流道依次连通;从进气口和/或进气槽流入的空气经过以上连通的流道流向气体排出孔Ⅰ、气体排出孔Ⅱ和气体排出孔Ⅲ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气体补充车尾尾流区;
上部空气流道还包括在左右C柱和/或左右D柱上设置进气口和/或进气槽,然后沿左右C柱和/或左右D柱和左右后翼子板所设置的两个导气管Ⅰ;两个导气管Ⅰ通过气体排出孔Ⅰ排出气体,或者两个导气管Ⅰ与车尾行李箱盖流道和/或后保险杠流道连通,气体通过气体排出孔Ⅱ和/或气体排出孔Ⅲ流向车尾尾流区。
上部空气流道还包括在天窗玻璃、车顶盖、后挡风玻璃、车尾行李箱盖中的至少一个上开设有空气进气口和/或进气槽,设置的进气口和/或进气槽至少为一个;把电池组散热器和/或空调散热器放置在开设的空气进气口和/或进气槽处,用散热器风扇吸入空气,进气口和/或进气槽、散热器和风扇处设置流道与设置流道的车顶盖、设置流道的天窗玻璃、设置流道的后挡风玻璃、设置流道的车尾行李箱盖流道、设置流道的左右后翼子板、设置流道的后保险杠流道连通,或以上各流道中任意两者或三者或四者或五者或六者或七者连通,散热后的空气经设置的流道流向气体排出孔Ⅰ、气体排出孔Ⅱ和气体排出孔Ⅲ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气体补充车尾尾流区;或进气口、散热器和风扇部位设置流道单独通往排气孔,散热后的空气经设置的流道流向气体排出孔Ⅰ、气体排出孔Ⅱ和气体排出孔Ⅲ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气体补充车尾尾流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丹,未经徐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1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递运输助力车厢
- 下一篇:一种可以快速取出的无人驾驶汽车备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