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动钳的改良制动活塞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1972.X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0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呼昊;肖振烈;陈振堤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5/22 | 分类号: | F16D55/22;F16D65/16;F16D121/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王园建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改良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动钳的改良制动活塞。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钳盘式制动器由制动盘10和制动钳20组成,制动钳20主要由安装在壳体内位于制动盘10两侧的两组制动活塞201和刹车片组202组成。通过制动活塞201推动刹车片组202挤压制动盘10起到制动的作用,由于是通过摩擦方式制动,因此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刹车片组202温度非常高。
而钳盘式制动器的好坏其中一个关键因数是,如何减少刹车片组202向制动活塞201传导热量。因温度过高的制动活塞201不仅会影响其本身的活动能力,而且还会将过多的热量传导至制动液压油,导致制动液压油温度过高,从而大大影响制动能力。如图2所示,目前制动活塞201和刹车片组202接触的端面203为一个平整面,该平整面和刹车片组202的接触面过大,增加了热传导速率。
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此研制出一种制动钳的改良制动活塞,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制动钳的改良制动活塞,降低了制动产生的热向制动活塞的传导,有效降低了制动活塞的温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动钳的改良制动活塞,该制动活塞和制动钳的刹车片组接触的端面开设凹槽。
所述端面为环形面。
所述凹槽包括环形槽。
所述凹槽包括均匀分布在端面上的多个径向槽。
所述凹槽包括环形槽和均匀分布在端面上的多个径向槽,径向槽和环形槽连通。
所述径向槽贯穿端面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以增加空气对流。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由于制动活塞具有该凹槽,那么制动活塞的端面和刹车片组的接触面积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凹槽占用的面积,减少了制动活塞和刹车片组之间的热传导面积,降低了刹车片组向制动活塞传导的热量,降低了制动液压油的温度,改善了制动活塞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制动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钳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现有制动活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制动盘10,制动钳20,制动活塞201,刹车片组202,端面203;
端面1,环形槽11,径向槽12,内表面13,外表面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制动钳的改良制动活塞进行详细阐述。
现有的制动活塞一般都是环形的端面1。
如图3-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制动活塞的实施例一,该制动活塞和制动钳的刹车片组接触的端面1开设的凹槽为环形槽11。环形槽11除可减少接触面积,降低热传导外,还可使端面1在每一处减少的面积都能一致,以保证每一处的强度和受力情况基本一致。
如图5-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制动活塞的实施例二,该制动活塞和制动钳的刹车片组接触的端面1开设的凹槽为均匀分布在端面1上的多个径向槽12。同样的该多个径向槽12除可减少接触面积,降低热传导外,还可使端面1在每一处减少的面积都能一致,以保证每一处的强度和受力情况基本一致。
同时还将径向槽12贯穿端面1的内表面13和外表面14,从而形成通风间隙,增加空气对流,增强散热能力。在相同的凹槽面积下,可进一步降低热传导的量。
如图7-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制动活塞的实施例三,该实施例是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结合,即凹槽包括环形槽11和均匀分布在端面1的多个径向槽12。其中径向槽12和环形槽11连通,使径向槽12和环形槽11都能形成空气对流,增强散热能力,降低热传导的量。
上述各实施例所开设的凹槽的大小,需根据制动活塞的受力大小而定,可在可靠的强度下增加凹槽的大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19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