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成胶釜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6214.7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4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涛;张志民;陶金;田辉平;张磊;王鹏;王文胜;孙言;宋世兵;姜秋桥;郭瑶庆;尤乐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0;B08B9/093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胶釜 | ||
1.一种成胶釜,该成胶釜包括釜体、插入釜体内部的搅拌桨和布置在釜体内壁上的一块或多块折流挡板,其特征在于,沿釜体内壁的周向设置一个或多个插入釜体内部的送风管,并在所述送风管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支管,用于向釜体内部送风,提高所述釜体内的高粘度胶体物料输出成胶釜的效率和/或清除釜体内壁上的残留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胶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平行于所述釜体的中心轴线且竖直插入釜体内部;所述送风管的下端高于所述搅拌桨的下端,所述送风管与所述搅拌桨的桨叶最外侧的间距不小于1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胶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的内直径为1~5cm;所述送风管的下端为封闭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胶釜,其特征在于,沿釜体内壁的周向等间距分布多个所述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数量为2~10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胶釜,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送风管上,以10~50cm的等间距设置多个所述支管;所述支管的数量为2~10个,所述支管的长度为5~20cm,所述支管的内直径为0.5~3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胶釜,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送风管上,多个所述支管上下间隔且向下伸出;所述支管与所述送风管的夹角α的角度不超过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胶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与所述送风管的夹角α的角度为30°~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胶釜,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送风管上,多个所述支管均沿釜体内壁的周向的切线向前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胶釜,其特征在于,沿釜体内部的周向等间距分布多块所述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与所述搅拌桨的桨叶最外侧的间距不小于1cm;所述折流挡板的数量为2~10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胶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挡板与所述送风管的数量相同且邻近设置;所述支管向前延伸指向相邻的折流挡板;所述支管的出口与相邻的折流挡板的间距为1~100cm。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胶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胶釜还包括与每个所述送风管相连接的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送入釜体内部的风量和测量釜体内部的压力;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磁阀、截止阀和压力传感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成胶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胶釜还包括设置在成胶釜顶端的投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62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刮泥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处理结块污泥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