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LED、背光按键、背光键盘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6311.6 | 申请日: | 2016-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8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中;吴志明;李敦胜;何俊杰;谭成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弘凯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弘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4;H01L33/62;H01H13/83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2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led 按键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LED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LED、背光按键、背光键盘。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背光键盘中,均安装有背光LED进行发光,从而背光照亮按键,从而达到利用光线照亮、装饰键盘的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背光LED的整个发光表面的形状与支架1的安装发光体2的表面的形状几乎相同,使得支架上壁厚的厚度与其下壁的厚度相等,并且由于支架1的安装发光体2的表面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背光LED的发光体2有效光应用区域为其上端的一部分,再加上背光LED和背光键盘的设计因素,背光LED在背光键盘中组装完成之后,发光体2的下端的一部分发光区域被键盘的支撑板或键盘的其他遮光组件所遮蔽,导致背光LED的光利用效率存在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LED、背光按键、背光键盘,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LED在背光键盘中发光体的有效发光的利用效率存在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LED,包括支架、发光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支架上开设条形腔体,在支架的厚度方向上,条形腔体的上壁厚度小于下壁厚度,发光体安装在条形腔体内,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与发光体电连接。
可选地,支架的下壁具有突出部,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突出部均相对于发光体位于支架的一侧,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突出部的顶部均位于同一平面高度。
可选地,发光体包括发光晶片和固晶胶体,发光晶片安装在条形腔体内,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与发光晶片电连接,固晶胶体填充在条形腔体内并覆盖发光晶片。
可选地,背光LED还包括嵌设在支架中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一端分别与发光晶片电连接,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电连接。
可选地,条形腔体的下壁厚度在0.20mm至0.30mm之间,条形腔体的上壁厚度在0.05mm至0.10mm之间。
可选地,背光LED的整体厚度为0.65mm至0.75mm之间。
可选地,背光LED的长度为3.5mm至4.0m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按键,背光按键包括按键部、背光LED以及依次层叠的支撑板、遮光膜、导光板,其中,背光LED为前述的背光LED,导光板上开设有安装通孔,背光LED嵌入安装通孔中,且背光LED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导光板的厚度,遮光膜和支撑板分别开有通光孔,按键部设置在支撑板上,背光LED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电连接至按键部的正负极上。
可选地,背光按键还包括反射膜,反射膜设置在导光板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键盘,该背光键盘包括多个背光按键,背光按键为前述的背光按键,多个背光按键之间串联或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支架上的条形腔体的设计方式进行改进,使得条形腔体的上壁厚度小于下壁厚度,这样厚度较厚的条形腔体的下壁能够将发光体抬高,从而使得发光体的整体均称为有效光利用区域,避免发光体的一部分发光被遮挡住而引起有效利用的光被浪费,并且条形腔体的设计形式简单而容易加工制造,从而降低背光LED的加工生产难度,提升产品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背光LED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LED的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中未安装发光体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A中为填充固晶胶体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
10、支架; 11、条形腔体;
12、突出部; 20、发光体;
21、发光晶片; 30、第一引脚;
40、第二引脚; 51、第一金属层;
52、第二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弘凯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弘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弘凯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弘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63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COB集成支架
- 下一篇:一种防撕裂的FPC柔性灯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