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6817.7 | 申请日: | 201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7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董广刚;祁茂刚;董木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B37/00;F23J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5232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余热锅炉,顾名思义是指利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的余热及其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锅炉。具有烟箱、烟道余热回收利用的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煤锅炉也称为余热锅炉,余热锅炉通过余热回收可以生产热水或蒸汽来供给其它工段使用。
余热锅炉一般为直通烟道式结构,即沿着高温烟气水平流动的方向,包括与冶炼炉的出口对接的辐射部,以及位于辐射部后方的对流部,并且在辐射部和对流部的底部还连接有呈锥台状的锥斗部,对流部和锥斗部内均设置有用于与高温烟气换热的炉管,而锥斗部的底部则设置有刮板运输机,用于将余热锅炉内沉降的烟尘送走。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高温烟气的温度高,且含有大量的烟尘,这些烟尘随同高温烟气以熔融状态进入到余热锅炉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粘积附着在余热锅炉内,不仅令余热锅炉的传热效率降低、排烟温度升高,严重时甚至会有几十千克、几十吨重的粘结块掉落而砸坏炉管,即使通过清灰孔经常对烟尘进行清理,也无法完全避免此情况的发生,使得余热锅炉被迫停炉检修,停炉时间一般在24小时以上甚至更长,严重影响了余热锅炉的工作效率。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余热锅炉的工作效率,已经成为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余热锅炉,其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炉管被掉落的粘结块砸坏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余热锅炉的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余热锅炉,包括炉管和锥斗部,其中,所述锥斗部的部分内腔为未设置所述炉管的落灰腔,并且所述落灰腔位于所述锥斗部内腔的底部,围成所述落灰腔的所述锥斗部的侧壁上设置有清灰孔。
优选的,上述余热锅炉中,所述锥斗部包括第一锥斗部,以及底部设置有刮板平台且和所述第一锥斗部连接的第二锥斗部。
优选的,上述余热锅炉中,所述第一锥斗部内的所述落灰腔,为所述第一锥斗部的内腔中竖直高度为6m~10m,水平宽度为2m~4m的空间;所述第二锥斗部内的所述落灰腔,为所述第二锥斗部的内腔中竖直高度为距离所述刮板平台0.5m~2m,水平宽度为所述第二锥斗部宽度的空间。
优选的,上述余热锅炉中,所述第一锥斗部的两个相对侧壁上,以及所述第二锥斗部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置有由厚度为10mm~20mm的钢板构成的所述清灰孔。
优选的,上述余热锅炉中,所述清灰孔为开口长度和开口宽度均为1m~2m的方形孔。
优选的,上述余热锅炉中,所述第二锥斗部上开设有多个靠近所述刮板平台的所述清灰孔,并且相邻所述清灰孔之间的间距均为2m~4m。
优选的,上述余热锅炉中,所述第一锥斗部的两个相对侧壁,以及所述第二锥斗部的两个相对侧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大于60度。
优选的,上述余热锅炉中,所述第一锥斗部和所述第二锥斗部相连且对正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
优选的,上述余热锅炉中,所述锥斗部内分布有炉管的部位上,设置有振打清灰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余热锅炉,包括炉管和锥斗部,其主要改进之处在于,锥斗部的内腔中不再全部布满炉管,而是将内腔的一部分设置为落灰腔,此落灰腔中不设置炉管,并使落灰腔与烟尘在余热锅炉中的粘结部位对正,同时还在围成落灰腔的锥斗部的侧壁上开设清灰孔,使得掉落的粘结块直接进入到落灰腔中,从而避免对设置在余热锅炉中的炉管造成损坏,掉落的粘结块再通过清灰孔被清理出余热锅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余热锅炉,通过在其内部设置未分布炉管的落灰腔,从而减少甚至避免炉管被掉落的粘结块砸坏的情况发生,减少了余热锅炉停炉的几率以及时长,进一步提高了余热锅炉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余热锅炉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余热锅炉的第二锥斗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在图1和图2中:
1-清灰孔,2-第一锥斗部,3-第二锥斗部,4-刮板平台,5-炉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未经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68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BBU指示灯
- 下一篇:用于交换机的散热装置及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