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69006.2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4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车慧;沈莹;徐怀志;赵荣旭;常晶岳;张大龙;王元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生态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王治东,宋志强 |
地址: | 1024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正经历由实验室向实用规模过渡阶段,但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加剧的土壤污染。
污染土壤的修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物理修复方法、化学修复方法和微生物修复方法。其中:
物理修复方法是指通过物理的方法进行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有翻土、淋洗、固化、填埋等。其工程量大、投资大,仅适用于小面积的污染区。
化学修复方法是通过化学方法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氧化还原为无毒或低毒性物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污染物进行处理,降低污染物的毒性。但是化学修复技术存在着处理费用高,对环境易造成二次污染、可操作性差等缺点。此外,对于面积较大的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方法存在着具体操作上的困难。
微生物修复方法主要是在土壤中添加外援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与物理修复方法和化学修复方法相比,微生物修复方法的成本较低、易于操作,适用于大规模的修复污染土壤应用。但是目前,微生物修复方法大多还停留在实验阶段。
如何实现规模化的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注射系统,包括:
微生物养分供给源,所述微生物养分供给源与第一主管道连通;
用于给污染土壤中注入微生物养分的第一注入口,所述第一注入口通过第一支管道与所述第一主管道连通;
第一控制开关阀,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支管道;
含氧气体供给源,所述含氧气体供给源与第二主管道连通;
用于给污染土壤中注入含氧气体的第二注入口,所述第二注入口通过第二支管道与所述第二主管道连通;
第二控制开关阀,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阀连接于所述第二支管道;
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阀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阀均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阀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阀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支管道和第二支管道的通断。
可选地,所述微生物养分供给源为一个,所述第一注入口多于一个;
每个所述第一注入口对应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支管道,且每个所述第一支管道均连接有一个第一控制开关阀。
可选地,所述含氧气体供给源为一个,所述第二注入口多于一个;
每个所述第二注入口对应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二支管道,且每个所述第二支管道均连接有一个第二控制开关阀。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支管道均连接有第一流量计和第一单向阀。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二支管道均连接有第二流量计和第二单向阀。
可选地,沿微生物养分的注入方向,所述第一主管道中依次连接有减压阀、第一干燥罐、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过滤器;
沿含氧气体的注入方向,所述第二主管道中依次连接有第二干燥罐、调压阀、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二过滤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注入口的注入量为0.024L/天/m3污染土壤至0.16L/天/m3污染土壤;第二注入口的注入量为4.8L/天/m3污染土壤至9.6L/天/m3污染土壤。
可选地,第一注入口将所述微生物养分以每小时脉冲10分钟注入所述污染土壤中;第二注入口将所述含氧气体以每小时脉冲10分钟注入所述污染土壤中。
可选地,微生物养分为丁烷,所述含氧气体为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注射系统,通过控制箱控制第一开关控制阀和第二控制开关阀,以控制第一支管道和第二支管道的通断,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注入到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养分和含氧气体量,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加快污染物的降解。本注射系统简单易操控,适合大规模应用于实际的修复污染土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注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处理土壤之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处理土壤之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处理土壤之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对照实施例1处理土壤之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生态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生态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690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