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壁挂式太阳能集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1090.1 | 申请日: | 2016-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2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峰;廖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峰 |
主分类号: | F24J2/24 | 分类号: | F24J2/24;F24J2/46;H02S40/44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6124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338004 江西省新***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壁挂式 太阳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热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壁挂式太阳能集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倡导节能环保的今天,太阳能热水器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生活中,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太阳能集热装置获取热能,进而加热水箱内的水,目前市面上很多太阳能集热管都是通过架子安装于屋顶上,这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屋顶面积有限,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现在高层建筑很多,住在低层的住户距离楼顶太远,在热量传输过程中容易造成热量损失,现如今高层大多采用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属于分离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水箱放置在阳台内,集热器放置在建筑南立面阳台上。其工作原理为:利用平板集热管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转换成热能。利用虹吸原理,热能到达水箱与水换热,从而使整个水箱内的水温逐渐升高,现有的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大多固定安装在阳台上,不能调节角度,因一年四季的阳光照射角度不同,不同角度的集热管吸收热量的多少也不同,现有的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其集热装置都是在阳台和墙壁上打孔,再由专业人员安装,安装固定非常费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节能壁挂式太阳能集热装置,来解决上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壁挂式太阳能集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节能壁挂式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一侧开口的壳体和固定板,壳体位于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集热管、弧形反射板和保温层,弧形反射板位于集热管和保温层之间,壳体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外壁上设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位于第二连接块的上方,第一连接块上铰接有活动杆,活动杆远离第一连接块的一端设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块上铰接有固定杆,固定杆远离第二连接块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板上,固定板上靠近第二连接块的一侧设有多个固定片,固定片上开有第二通孔,固定片与活动杆活动连接,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设有销键,固定板的顶端设有弧形卡块,弧形卡块的底端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壳体的顶端铰接有挡板,挡板上开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凹槽之间设有充电器,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充电器连接有蓄电池,蓄电池放置在阳台上,挡板的顶端设有连接有绳索。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为伸缩杆,固定杆上设有卡接装置。
优选的,所述集热管与壳体活动链接,壳体内设有固定环,集热管安装在固定环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弧形卡块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壳体和固定板间设有活动杆和固定杆,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固定片,可通过活动杆与不同固定片之间的连接,来调节壳体上集热管吸收阳光的角度,提高集热管的集热量,防止其在不同季节,不能调节角度致使集热量过低,在固定板上设有弧形卡块,弧形卡块上设有螺钉,可通过弧形卡块和固定板快速的卡接在阳台上,在壳体上铰接有挡板,挡板内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光能转化为电能可为热水器的工作提供电力,还能在阴雨天提供电加热,节约电能,当遇到冰雹等恶劣天气时,通过绳索放下挡板,防止集热管收到损坏,本装置提高了集热管在不同季节的集热性,安装方便,节约了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壁挂式太阳能集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节能壁挂式太阳能集热装置的集热管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集热管、3保温层、4弧形反射板、5太阳能电池板、6挡板、7充电器、8第一连接块、9活动杆、10固定片、11 螺钉、12销键、13固定板、14固定杆、15第二连接块、16绳索、 17弧形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峰,未经李建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10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