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2201.0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1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林焕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机出线结构,不仅需要较多的零部件和较多的装配工序,且占用较大的空间位置,零部件的数量较多和装配工序的烦多,使得电机生产过程中,必须在装配和加工工艺上加大投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增加了产品成本,此外,接线盒占用的体积较大,进而增大电机的体积尺寸,不利于电机的设计和在整车上的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该电机的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装配工序少、占用空间小、节约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端部设有安装部;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定子组件具有出线端子;接线座,所述接线座设在所述安装部上且与所述出线端子电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且与所述接线座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通过在安装部上设置接线座,在壳体外侧设置有控制器,且接线座与出线端子和控制器电连接,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简化了装配工序,在保证电机性能与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电机时的加工成本,且与相关技术中的接线盒相比,电机的出线端子可以在电机的周向任意布置,与控制器通过接线座连接,有利于减短出线端的长度,并且接线座占用的体积很小,进而减小了电机的体积尺寸,为电机设计提供了便利,电机在整车上的布置更加方便。该电机的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装配工序少、占用空间小、节约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座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出线端子设在所述固定座上;铜排,所述铜排的第一端设在所述固定座上且与所述出线端子相连,所述铜排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铜排和所述出线端子分别设在所述固定部上且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铜排大致形成L形且所述铜排的第一端覆盖在所述固定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部为固定螺母,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与所述固定螺母连接的螺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铜排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座且与所述出线端子连接,所述铜排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座为包塑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座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且所述接线座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有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部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形成一端与所述壳体的端部相连且另一端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所述接线座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本体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部的朝向所述接线座的一侧设有多个减重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机还包括圈沿部,所述圈沿部形成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环形且所述圈沿部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的外圈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部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线端子和所述接线座分别包括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电机;
10:壳体;
20:定子组件;21:出线端子;
30:接线座;
31:固定座;311:固定部;
32:铜排;
40:控制器;
50:安装部;501:本体部;502:圈沿部;51:凹槽;
60:第一连接件;
70:第二连接件;
8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22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