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损伤型接续金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6682.2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8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怀;鞠霖;徐俊;周瑾;周文文;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能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2 | 分类号: | H02G7/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损伤 接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续金具,具体的说是输配电线路传输导体接续的配套金具,属于输电线路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具在电力输配领域中的运用已众所周知,尤其在传统电力传输线路的运用。随着碳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新材料、新技术在电力传输领域的推广应用,各种高性能的产品不断推出,为解决复合材料制品的柔软性和安全性,行业技术人员开始采用多股并列或绞合的方式来制作复合材料加强芯,但配套金具的可靠连接成了技术难题。
在专利号为CN200920041633.1;专利名复合材料芯架空导线用接续配套金具。该方案采用在钢套管内增加内衬管通过压接产生握着力。专利号为200820085492.9;专利名称为碳纤维复合芯铝绞线用配套金具。该方案是靠外锥形构件与内锥环形构件配合,靠锥环内壁与芯线接触来握着力。但这两类产品均只能适用单根复合材料芯导线的连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抗损伤型接续金具,能够适用于多股线芯的输配电线路传输导体接续工作,简化了加工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抗损伤型接续金具包括钢套管、导流套管和内衬管,其特征是:导流套管内设有钢套管,钢套管内嵌装内衬管,内衬管上设有多个衬管通孔;导流套管中部位置为中心压接区,导流套管左右两端为第一端部压接区和第二端部压接区;中心压接区中部设有两个中心应力过渡段,中心压接区和第一端部压接区之间设有第一应力过渡段,中心压接区和第二端部压接区之间设有第二应力过渡段。
进一步的,多个衬管通孔在内衬管内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内衬管采用金属材料制作。
进一步的,导流套管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作。
进一步的,中心应力过渡段、第一应力过渡段和第二应力过渡段为锥形的收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适用于多股线芯的输配电线路传输导体接续工作,简化了加工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钢套管主视图。
图2为导流套管主视图。
图3为钢套管与导线芯棒装配主视图。
图4为导流套管与钢套管装配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导线安装压接后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钢套管、2-导流套管、3-内衬管、4-衬管通孔、5-第一端部压接区、6-中心压接区、7-第二端部压接区、8-中心应力过渡段、9-第一应力过渡段、10-第二应力过渡段、11-第一导线、11.1-第一导体绞层、11.2-第一复合材料芯、12-第二导线、12.1-第二导体绞层、12.2-第二复合材料芯、13-第一压实区、14-中心压实区、15-第二压实区、16-第一导体绞层应力过渡区、17-第二导体绞层应力过渡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多股复合材料加强芯架空导线的接续工作。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钢套管1、导流套管2和内衬管3。
导流套管2内设有钢套管1,钢套管1内嵌装内衬管3,内衬管3上设有多个衬管通孔4,多个衬管通孔4在内衬管3内均匀分布。
所述内衬管3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例如铝材,内衬管3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展性,并且内衬管3的延展性优于钢套管1的延展性。
导流套管2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作,例如铝或铝合金材料。导流套管2中部位置为中心压接区6,导流套管2左右两端为第一端部压接区5和第二端部压接区7。
中心压接区6中部设有两个中心应力过渡段8,中心压接区6和第一端部压接区5之间设有第一应力过渡段9,中心压接区6和第二端部压接区7之间设有第二应力过渡段10。中心应力过渡段8、第一应力过渡段9和第二应力过渡段10为锥形的收口结构。
如图3~4所示,钢套管1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线11和第二导线12装配。第一导线11包括第一导体绞层11.1和多股第一复合材料芯11.2。第二导线12包括第二导体绞层12.1和多股第二复合材料芯1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能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能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66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