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振台以及变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6856.5 | 申请日: | 201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0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梁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世纪静研噪声振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金相允 |
地址: | 10006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振台 以及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隔振台以及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水平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快速的提高,加工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一般在生产过程中,当机械运转时,由于机械本身的运转以及与地面的刚性连接而产生振动和噪音,会严重的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还有在变电站中,由于变压器磁滞伸缩的原因,当变压器发生直流偏磁时,铁心的伸缩、振动幅度将增大,从而导致噪声和振动增加,同时,由于产生的振动是非正弦的,可能会导致的噪声和振动增大,会使得变压器内部的零件松动、受损。
现在,一般的变压器的防振都是采用橡胶隔振垫,但是橡胶隔震器在承受振动或者冲击载荷时橡胶容易受损,抗冲击的稳定性差,并且橡胶隔振的隔振效率低,并且弹簧隔振变压器还有自身微振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振台,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振台的振动幅度大、弹簧隔振变压器还有自身微振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振台,包括:顶板、底板、多个弹性元件和多个阻尼组件;多个弹性元件及多个阻尼组件均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
进一步的,阻尼组件包括阻尼腔和连杆,连杆一端固定在顶板或者底板,连杆的另一端伸入阻尼腔内;阻尼腔内填充有阻尼剂。
进一步的,多个弹性元件呈多组沿底板或者顶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阻尼组件设置在相邻弹性元件组之间。
进一步的,若干组弹性元件沿顶板或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阻尼组件设置在相邻弹性元件组之间;每组弹性元件包括若干沿顶板或底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弹性元件。
进一步的,底板底部设置有橡胶隔振垫。
进一步的,橡胶隔振垫分别设置于与弹性元件对应位置,用于减小弹性元件的微振。
进一步的,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套和第二橡胶套;
第一橡胶套和第二橡胶套分别设置在顶板和所述底板上,第一橡胶套和第二橡胶套分别与底板和顶板垂直,且第一橡胶套和第二橡胶套相对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第一橡胶套和第二橡胶套用于阻隔顶板和底板上的振动传输。
进一步的,顶板和底板上相对设置有多个连接孔,顶板上还设置有多个通孔;
多个连接孔用于将顶板和底板连接,多个通孔用于与变压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短路护套,防护短路套设置在连接孔处,用于防止设置在顶板上的变压器出现短路。
进一步的,一种变压器,包括隔振台,变压器连接在顶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振台,隔振台包括:顶板底板、多个弹性元件和多个阻尼组件;
多个所述弹性元件及多个阻尼组件均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通过阻尼组件的设置可以减小隔振台的振动幅度,增加隔振台的隔振效果,提高变压器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台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台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台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台的阻尼组件的示意图。
图标:100-顶板;200-底板;300-弹性元件;400-阻尼组件;500-橡胶隔振垫;101-第一橡胶套;102-连接孔;103-通孔;201--第二橡胶套;401-阻尼腔;402-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世纪静研噪声振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世纪静研噪声振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68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