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浇注式检查井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7542.7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8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朱凤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凤起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067000 河北省承德***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浇注 检查井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整体浇注式检查井的底座,具体来说是一种能够同时适用于多种内径相同外径不同的管道的检查井底座。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市政给排水、排污管网用的检查井都是砖砌井,存在渗漏、建造耗时、耗力,以及井的形状和大小不规范的问题。申请人自主设计开发的混凝土整体浇注式检查井,采用下部底座和上部收口井身的装配式结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分别为CN105908824A、CN105908871A,底座和井身均由混凝土整体浇注而成,可以实现工厂标准化生产,因此形状和大小更加规范标准,底座和井身均为一体结构也解决了渗漏问题,同时与现场砖砌施工相比还提高了施工进度和质量。
目前市政管网用管道,一般一端是承口一端是插口以便于插接连接,直接在检查井底座上开设管口作为承口能够与管道的插口端连接,但发明人试验过程中发现,在混凝土整体浇注式检查井外壁设计有插口结构,在浇注成型脱模式过程中,插口部位很容易损坏,造成成品率低,脱模困难。
另外,由于市政管网所用管道类型和规格不一,不仅有不同公称内径的管道,即使同一公称内径的混凝土管与波纹管的外径也不同,而为了保证管道与混凝土整体浇注式检查井连接处的密封效果,检查井底座的管口与管道连接端的连接间隙要保证在合理的范围内。为了适应不同管道外径,就需要整体浇注式检查井底座上管口有不同的规格,这就要求生产企业针对不同规格就需要生产不同的检查井和预备不同的模具,这种导致模具和产品种类多、数量大,增加了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难度,也增加了使用单位的选购和存储和施工难度。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浇注式检查井底座,这种底座通过配置接口管,既解决脱模问题,也可以根据不同管道外径要求选用不同直径的接口管,即通过接口管来适应不同管道外径差异。
一种整体浇注式检查井底座,包括底座体,底座体设有管口,还包括接口管,所述接口管一端作为插入端插在所述底座体侧壁上的管口内,并在底座体与接口管之间设置有密封,接口管另一端作为连接端位于底座体之外。
接口管的内孔可为直孔,适宜作为插口可直接与管道的承口端连接,其连接端的外径可以根据连接的管道承口内径不同而进行系列设计。接口管的内孔也可以为变径孔,变径孔为内端内径小外端内径大的结构,以使外端作为承口与管道的插口连接,外端内径则根据连接管道插口的外径不同进行系列设计。
所述接口管外径也优先采用内端小外端大的变径结构。
所述密封可以为套在所述接口管上的密封胶圈。
所述密封可以为所述底座体管口外端的密封胶凝料。
所述密封可以同时包括套在所述接口管上的密封胶圈和在胶圈外侧所述底座体管口外端的密封胶凝料。
所述接口管内端面与底座体之间也可以有密封胶凝料。
所述变径孔的内径变化处优选采用直角以形成一个台阶状端面,以便于实现与市政管道端面的密封和定位。
优选的是,所述底座体的管口位置井壁加厚形成加厚区。
本实用新型,由于增设了接口管,且接口管是插接在底座体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底座体与接口管分别浇注成型,解决了底座体与接口管为一体结构的脱模难问题。
(2)对于不能直接插入底座体上的管道,可以通过选用不同内径或外径变径比的接口管,实现同一底座体能够配不同直径的管道,由于接口管比底座体的体积小的多,其模具成本低的多且生产周期也要短,而且储存和运输占用空间小,不但方便检查井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并降低生产成本,也方便了施工企业采购、运输、存储和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浇注式检查井底座俯视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整体浇注式检查井底座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整体浇注式检查井底座俯视图;
图中:1-底座体,2-导流槽,3-接口管,4-密封胶圈,5-密封胶凝料,6-密封胶凝料,7-变径孔,8-台阶状端面,9-加厚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一个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中“内”、“外”是相对于底座体来说的相对概念,靠近底座体中心方向为“内”,远离中心方向为“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凤起,未经朱凤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75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球墨铸铁踏步
- 下一篇:圆筒式砌井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