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78236.5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6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姜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嘉力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散热 结构 智能 uv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散热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
背景技术
通常,较大功率的UV电源内部除了功率器件外,还设置有变压器、电容、磁环等发热器件,整体发热量很大,为保证散热充分,一般都需要在电源前端或后端并排设置多个风扇,同时,为满足散热需要,内部器件布局较为松散,电源整体体积做得比较宽大。
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问题:
1、电源体积大,机壳重量重,材料及运输等成本增加,安装不方便,应用范围也受到限制;
2、采用普通的散热架构及模式,电源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效果佳且小体积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包括机壳、前抽风机、后吹风机、散热器和内部总成,所述散热器和内部总成依次设置在机壳内,且所述散热器与内部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前抽风机设置在机壳的前端,且所述后吹风机设置在机壳的后端;所述前抽风机和后吹风机串联后与内部总成电连接,且所述内部总成工作时,所述前抽风机和后吹风机之间形成主风道,所述内部总成通过散热器散热后的热量流经主风道,所述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后吹风机往机壳的前端吹送,且所述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前抽风机抽送出去。
其中,所述散热器包括基板和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固定在基板的一侧面上,所述内部总成固定在基板的另一侧面上,且所述基板卡持在机壳的前端与后端之间。
其中,所述内部总成上设有多个大体积发热器件,所述基板上设有多个与大体积发热器件相适配的避让凹槽,且所述散热翅片从避让凹槽中露出;每个大体积发热器件卡持在对应的避让凹槽内,且每个大体积发热器件的热量贯穿对应的避让凹槽后,通过散热翅片发散到主风道内。
其中,所述机壳包括上盖和底板,所述上盖和底板围合成能容纳散热器和内部总成的腔体,所述前抽风机固定在腔体的前端,且所述后吹风机固定在腔体的后端。
其中,所述内部总成还包括控制板、功率板和电解电容,多个大体积发热器件包括整流桥、IGBT、磁环和变压器,所述控制板和功率板依次层叠在上盖的内壁上,所述整流桥、IGBT、磁环、变压器依次设置在对应的避让凹槽内,且所述整流桥、IGBT、磁环、电解电容、变压器和功率板均与控制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整流桥的型号为MMD150F160X,且所述IGBT的型号为FF100R12RT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内部总成实现UV电源的供电功能,机壳用于定位散热器和内部总成,使得机壳内部的布局紧凑;前抽风机实现机壳前端的抽风,后吹风机实现对机壳内部后端的送风,机壳配合前抽风机和后吹风机,使得该UV电源的整体体积保持为小体积状态;内部总成工作时,前抽风机和后吹风机之间形成主风道,内部总成通过散热器散热后的热量流经主风道,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后吹风机往机壳的前端吹送,且主风道的热量通过前抽风机抽送出去,并且,主风道内部风压相当于前抽风机和后吹风机风压的叠加,使得主风道的风压增大,使得散热效果更佳,进而实现对该UV电源的散热。本实用新型的智能UV电源的散热结构具有散热效果佳、机壳内部布局巧妙紧凑、电源整体体积小巧、降低制造成本及运输成本、安装方便且能满足大多数空间较小的应用场合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智能UV电源中散热器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机壳2、前抽风机
3、后吹风机4、散热器
5、内部总成
11、上盖 12、底板
41、基板 42、散热翅片
51、大体积发热器件 52、控制板
53、功率板 54、电解电容
411、避让凹槽
511、整流桥512、IGBT
513、磁环514、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嘉力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嘉力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782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