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双触点表带簧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3769.2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3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庞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可奈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87 | 分类号: | H01R13/18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陈轩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触点 表带 簧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插件,具体涉及一种大电流双触点表带簧片。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由插头和插座组成,包含壳体、绝缘体、接触件三大基本单元。当插头和插座插合后,其中插针插入插孔,其中设置于插孔中的弹性单元(即簧片)使插针和插孔间产生接触压力,从而使电流可以在插针和插孔间传输。
现有技术中,插孔的弹性单元即簧片,有的采用在插孔上开槽收口,有的采用在插孔内设置冠簧或线簧等结构形式,这些方式都是用于保证插针和插孔的可靠接触。但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开槽收口结构的接触件接触长度较短,接触面小,为双点接触,接触电阻大,不利于大电流传输;对于冠簧结构的接触件,接触长度较长,为多点接触,接触电阻较小,接触件插拔力大;对于线簧结构的接触件,接触长度较长,为多点接触,接触件插拔力小,但线簧丝细小负载能力差,不适于大电流传输;另一方面,簧片的电流承载值一定,无法适应不同电流负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大电流双触点表带簧片,电流负载能力强,通用性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电流双触点表带簧片,包括簧片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簧片本体为条状金属;所述的簧片本体包括两个弹性接触部、一个连接部、两个下陷部;所述的弹性接触部高于所述的下陷部;所述的连接部连接两个所述的弹性接触部与两个所述的下陷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体还设有两个脊部;所述的脊部位于弹性接触部与下陷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接触部的最高点与下陷部的最低点高度差值为0.1-1.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体为对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体两侧各设有一触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接触部的截面形状为”S”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体上还设有冲压圆角;所述的冲压圆角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的冲压圆角位于簧片本体两侧。
进一步的,两个相邻所述的簧片本体中间组成冲压间隙,所述的冲压间隙大小为0.1-1mm。
进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体的厚度为0.2mm。
进一步的,所述的簧片本体的宽度为1mm-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本实用新型,插针插入插孔时,设置于插孔内的扭转簧片受到插针的扩张产生扭曲变形,产生接触压力;通过扭转片簧的扭曲变形自动调节弹性接触面与接触件之间的接触位置,使接触部位变形保持稳定状态;由于每个扭转片簧接触时形成的都是线接触,比其它接触方式增加了接触面积,从而有效的减小了接触电阻,并且能减小电流在弹性单元中的传输距离;在相同尺寸规格的接触件情况下增加连接器的负载能力,以满足大电流通过;
(2)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电流大小的不同调整扭转簧片本体的数量来适应,通用性强;
(3)结构简单,生产安装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4)应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于插孔式的电气连接器导通,还能应用于平面接触的电气连接导通。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簧片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簧片本体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簧片本体剖视图C-C;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电流双触点表带簧片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电流双触点表带簧片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电流双触点表带簧片应用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簧片本体1、插孔2、触角11、弹性接触部12、连接部13、下陷部14、冲压圆角15、冲压间隙16、脊部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可奈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可奈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3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晃动式泡沫塑料发泡剂调配设备
- 下一篇:一种搅拌稳定均匀的胶粘剂搅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