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4216.9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5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岗;申晓霞;陈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8 | 分类号: | F17C13/08;F17C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张立晶 |
地址: | 7102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三层 lng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属于商用车底盘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际上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LNG以其绿色环保性、高热值、低价格以及高安全性,在所有新能源中脱颖而出。根据市场调研发现,由于区域LNG液价相差较大,部分用户希望能达到1000公里甚至更长距离的续航能力,这是目前的单气瓶甚至双气瓶都无法达到的,因此市场上就产生了三层LNG气瓶系统重卡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将车用LNG系统各部件集成在一起,在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安装空间,结构紧凑,功能齐全,并通过连接板及连接支架安装在驾驶室后方的车架上,实现了其在重卡有限空间内的有效布置及安装,安全可靠,提高了三层气瓶LNG系统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车用三层气瓶LNG系统,包括:框架总成、第一气瓶总成、第二气瓶总成、第三气瓶总成、自增压系统、汽化器、缓冲罐、加液面板总成、变送器、紧固带以及各连接管路及线束等。
框架总成包括框架、多个鞍座,其中,框架采用各类不同形状的高强度钢材焊接/栓接固定而成;鞍座固定在框架上,可与紧固带配合固定气瓶总成;
第一气瓶总成固定安装在框架总成的下部,包括第一气瓶、第一进液单向阀、第一增压截止阀、第一经济调节阀、第一排空截止阀、第一主安全阀、第一副安全阀、第一气瓶径向压力表、第一出液截止阀、第一过流阀、第一真空塞等保证该LNG系统正常使用所需的各主要阀、表类元器件;
第二气瓶总成固定安装在框架总成的中部,包括第二气瓶、第二进液单向阀、第二增压截止阀、第二经济调节阀、第二排空截止阀、第二主安全阀、第二副安全阀、第二气瓶压力表截止阀、第二出液截止阀、第二过流阀、第二真空塞等保证该LNG系统正常使用所需的各主要阀、表类元器件;
第三气瓶总成固定安装在框架总成的上部,包括第三气瓶、第三进液单向阀、第三增压截止阀、第三经济调节阀、第三排空截止阀、第三主安全阀、第三副安全阀、第三气瓶压力表截止阀、第三出液截止阀、第三过流阀、第三真空塞等保证该LNG系统正常使用所需的各主要阀、表类元器件;
第一气瓶、第二气瓶、第三气瓶分别置于鞍座与紧固带之间,鞍座与紧固带配合,对第一气瓶、第二气瓶、第三气瓶进行固定;
自增压系统固定安装在框架总成的下部,主体位于第一气瓶总成的正下方,自增压系统包括:增压调压阀、自增压盘管、自增压进液管、自增压回气管以及增压管路安全阀,当发动机采用第一/第二/第三气瓶供液时,为了防止供气压力过低,同时开启第一/第二/第三气瓶的增压截止阀与排空截止阀,增压调压阀可根据气瓶内压力自适应控制自增压系统的启闭,自增压盘管盘旋、固定在框架总成底部,自增压系统的两端由自增压进液管和自增压回气管通过三通接头及管路与第一气瓶总成/第二气瓶总成/第三气瓶总成连接形成闭环;但当第一/第二/第三自增压截止阀开启,而第一/第二/第三排空截止阀关闭时,自增压管路容易因为气化作用而导致压力过大,此时,若管路压力大于管路安全阀开启压力,管路安全阀开启,从而保护自增压管路不受破坏;汽化器固定安装于框架总成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前下部,汽化器的进气口通过三通接头与第一、第二及第三出液管连接,汽化器的出气口与缓冲罐的进气口连接,汽化器的进、回水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冷却循环水的出、回水口连接,发动机冷却循环水为汽化器实现LNG的汽化提供所需的热量;
缓冲罐固定安装于框架总成沿车辆行驶方向的后下部,缓冲罐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发动机连接,实现对发动机的供气;
加液面板总成包括:加液面板、回气口、管路压力表以及加液口,其安装在气瓶框架总成的侧面,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加液操作以及管路压力的实施监控。
进一步地,加液面板总成安装在框架总成的车辆行驶方向的右侧,方便操作人员平时的观察与控制,更能使车辆在发生碰撞时阀门损坏的概率大大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总成最底部的鞍座设有多个预留孔,自增压盘管从预留孔中通过以增大盘管的长度,进而增大热交换面积。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变送器:第一变送器、第二变送器、第三变送器分别与第一气瓶总成、第二气瓶总成、第三气瓶总成连接,将第一气瓶总成、第二气瓶总成、第三气瓶总成传输的各信号进行转换,并输送至驾驶室仪表盘,方便操作人员实施监控气瓶内部各参数。
进一步地,框架总成采用各类不同形状的高强度钢材焊接/栓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42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加气子站的气瓶固定装置
- 下一篇:自动双枪型卸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