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肠造瘘口的照护袋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6198.8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8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宝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光远;杨宝凤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肠造瘘口 照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肠造瘘口的照护袋,尤指一种可良好的遮蔽肠造瘘袋、避免异味直接发散或液体渗漏,并利用宽版的双层透气网带固定,而可增加使用舒适度的肠造瘘口的照护袋。
背景技术
肠造瘘口又称为人工肛门或肠造口,主要于大肠、直肠疾病或外伤等原因造成肠道损伤时,需要将排便的出口由原来的肛门改在腹部,所开设的伤口。一般只要学会如何照顾肠造瘘口及其周围的皮肤,并正确使用照护材料,依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从事喜好的活动和工作。
肠造瘘口需配合使用一造瘘袋,直接连结肠造口以装填排出的粪便,且使用时一般会建议搭配束腹带固定,避免发生脱肠、疝气等情事。因此,患者在使用习知的肠造瘘袋时经常面临以下问题:
一、造瘘袋为暂时存放的排泄物之结构,裸露于外时不太雅观,甚至会产生异味,而造成患者的困扰。
二、虽声称可正常从事活动,但吊挂于外的造瘘袋必然造成阻碍,尤其在重量较重、体积较大时,甚至会影响患者行走坐卧的动作。
三、以束腹带固定时,因束腹带长时间紧贴皮肤,汗水、湿气或清洁不当时,容易造成过敏、湿疹或细菌感染等问题。
四、肠造瘘口开设时,经常会同时在其侧处切开一纵向伤口,此时若单纯以束腹带固定,因将无法完整压合伤口,而导致愈合效果降低。
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之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故,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之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良好的遮蔽肠造瘘袋、避免异味直接发散或液体渗漏,并利用宽版的双层透气网带固定,而可增加使用舒适度的肠造瘘口的照护袋。
本实用新型额主要目的在于:配合透气网带及遮蔽件,让患者得以长时间使用造瘘袋而无不适感,且无裸露不雅观的心理疙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将通口部设于黏贴组件偏高的位置,以符合人体工学,增加患者行走坐卧时的便利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技术方案为:一种肠造瘘口的照护袋,包括:一透气网带,该透气网带一端设有一黏贴组件,而透气网带另一端则设有一黏贴件,并于该黏贴组件上形成有一供连通一肠造瘘口的通口部,又于该黏贴组件上界定一位于该通口部上侧的第一贴合部,及于该黏贴组件上界定一位于该通口部下侧的第二贴合部,且该第一贴合部的宽度系小于该第二贴合部的宽度,再于该通口部一侧设置一遮蔽件,系供遮蔽一连结该肠造瘘口的造瘘袋。
俾当使用者利用本实用新型固定造瘘袋时,系先以黏贴组件及黏贴件将透气网带固定于患者腹部,同时将通口部对位肠造瘘口,接着装上造瘘袋,最后将遮蔽件翻折上来包覆造瘘袋,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因透气网带本身具有极高的透气性,而无过多的束缚力,故使用时较为舒适,无闷热、过敏或感染的疑虑,而遮蔽件的包覆动作除了可避免造瘘袋外露外,同时具有辅助支撑的效果,故使用时可增加整体美观,并可降低因造瘘袋拉扯导致脱肠或疝气的风险。又因通口部开设位置偏高,故可降低患者行动时的碰撞机率,尤其在坐姿状态,更可顺势将造瘘袋斜置于大腿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肠造瘘袋所存在的裸露不雅观、容易发臭或渗漏、易影响患者行动、束带易造成发痒或感染等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其中:1、1a、透气网带;11、第一弹性网布;12、第二弹性网布;13、强化部;14、弹性黏贴件;2、2a黏贴组件;21、第一表面;
22、第二表面;23、第一黏贴部;24、第二黏贴部;3、3a、黏贴件; 4、4a、通口部;41、第一贴合部;42、第二贴合部;5、遮蔽件;
51、固定部;52、活动遮蔽部;521、结合部;6、收纳口;
71、71a、肠造瘘口;72、纵向伤口;73、造瘘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光远;杨宝凤,未经陈光远;杨宝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61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升降机的滑动导靴
- 下一篇:机械一体化的推进引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