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靠背的箱鼓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6737.8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0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洪啸 |
主分类号: | G10D13/02 | 分类号: | G10D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11425 | 代理人: | 吴小旭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靠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击乐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靠背的箱鼓。
背景技术
箱鼓一般包括六块木板,由六块木板连接形成一个长方体的具有共振室的箱体。其中,箱体的一个侧面是主打击面,其余面是辅打击面。在共振室内靠近主打击面内侧设有响线或响弦,背板有音孔。演奏时,演奏者坐于箱鼓的顶板上,由手或任何其它物体击打箱体不同部位以产生的各种声音。由于现有的箱鼓都是长方体的外形,不方便搬运。而且,箱鼓的内部是空心的,在演奏时如果动作过大,容易发生重心不稳的现象,导致箱鼓倾斜。此外,对于儿童来说,坐在顶板上容易滑动,一方面不安全,另一方面演奏的位置不准确,进而导致打击的音准不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靠背的箱鼓,通过在靠背提高箱鼓的重量,进而提高其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带靠背的箱鼓,包括具有共振室的箱体,所述箱体的背面设置靠背。靠背可以通过箱体的背板向上延伸形成,也可以在箱体的背板上固定板块形成。靠背增加了箱鼓的重量,进而提高其稳定性。在演奏时即使动作过大,也不容易发生重心不稳的现象。同时靠背可以作为演奏者坐靠位置的定位点,使初学者以及儿童能够靠在靠背上,演奏位置固定,保证打击的位置固定,提高演奏的音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上开设通孔,使靠背的顶部与通孔形成把手。把手方便提运箱鼓,在舞台演奏时,方便单手搬离箱鼓的位置,以适应快速舞台变化布局,实现多功能演奏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靠背的正面固定加厚板,所述加厚板的形状与所述靠背的形状一样,所述加厚板的底部与箱体的顶板连接。加厚板进一步增加整个箱鼓的重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顶板、侧板以及底板连接形成筒体,在所述筒体的前端内壁设置肋条,箱体的前板与所述肋条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底板、顶板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肋条的后面。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前板背部固定多根响弦,相邻的响弦之间按非平行方式固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响弦之间的前板上设置连接件一,通过连接件二与连接件一连接,使响弦的中间部分贴紧箱体的前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肋条的上方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板,所述响弦的下端缠绕在所述螺钉的外部,通过调节螺钉调节响弦的音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一为粘扣带,所述连接件二为粘扣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箱体的背板向上延伸形成靠背,增加了箱鼓的重量,进而提高其稳定性。在演奏时即使动作过大,也不容易发生重心不稳的现象。同时靠背可以作为演奏者坐靠位置的定位点,使初学者以及儿童能够靠在靠背上,演奏位置固定, 保证打击的位置固定,提高演奏的音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筒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为箱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为箱鼓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4为箱鼓的前板背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洪啸,未经赵洪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6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轮折叠式拖车
- 下一篇:能显示前轮摆角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