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灰石‑石灰联合烟气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6855.9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1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玲;赵文亮;程家庆;王冬梅;叶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33238 | 代理人: | 陈俊志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灰石 石灰 联合 烟气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行业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灰石-石灰联合实现烟气超净排放的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环保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特别是2014年9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制定出台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随后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火电企业实施烟气超净排放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传统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双塔串联技术、单塔双循环技术、单(双)托盘塔技术等均实现了工程化。但是这些技术均采用单一的石灰石做脱硫剂,石灰石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但是其溶解性较差,脱硫过程中传质效率较低,为了保证脱硫效果通常需要较高的液气比,也就是较大的浆液循环量,导致系统运行电耗较高。同石灰石相比,石灰也是一种常见的脱硫剂,且其溶解性好,碱性较强,具有良好的脱硫能力,但是单独采用石灰做脱硫剂,浆液pH值不易控制,且石灰粉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在燃煤硫分较高的火力发电厂,为了保证较高的脱硫效率,实现超净排放,现有的技术路线一般是采用较高的浆液循环量,工程建设或改造成本较高,且改造后的系统运行费用较高。为了降低脱硫成本,本实用新型提出在一座喷淋塔内同时采用石灰石和石灰两种脱硫剂进行联合脱硫,可以实现较高的脱硫效率,达到SO2超净排放要求,且系统适应性较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石灰石-石灰联合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石灰石制浆装置、石灰熟化制浆装置、石膏脱水机及工艺水箱,烟气入口至出口之间依次布置有持液装置、下部喷淋层、顶部喷淋层、多级除雾器,多级除雾器通过除雾器冲洗水泵与工艺水箱相连,下部喷淋层布置为二至五层,对应塔外的二至五台下部循环泵,顶部喷淋层对应塔外的顶部循环泵,多台下部循环泵入口管道上均布置有石灰浆液补浆口,同石灰熟化浆液制浆装置相连,吸收塔壁上设置有石灰石浆液补浆口,同石灰石制浆装置相连,塔外设置有氧化风机和排浆泵,浆液池通过排浆泵与石膏旋流器相连,石膏旋流器的顶部与浆液池连通,石膏旋流器的底部连通至石膏脱水机。
浆液池通过排浆泵与石膏旋流器相连,石膏旋流器溢流液返回浆液池,底流液至石膏脱水机进行脱水。
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收塔采用逆流式喷淋吸收塔,下部为浆液池,中部设置有烟气入口,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浆液池中设置有搅拌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持液装置同时兼具持液和烟气再均布作用,可采用托盘、旋流板、文丘里管、格栅板等多种形式。
在运行过程中,喷淋层喷淋的浆液在持液装置上形成液膜,烟气进入吸收塔后通过持液装置时与浆液充分接触进行脱硫反应,然后再经过多级除雾器除去其携带的大部分液滴,最后从吸收塔顶部排出。持液装置同时兼具持液和烟气再均布作用,可采用托盘、旋流板、文丘里管、格栅板等形式。通过在下部循环泵入口处补入新鲜的石灰浆液,可实现下部喷淋层喷淋的浆液及持液装置上所持浆液pH值为5.8~7.0,从而与烟气充分接触保证系统较高的脱硫效率,而底部浆液池可保持浆液pH值为4.5~5.8利于亚硫酸钙的氧化结晶。顶部循环泵入口不再补充石灰浆液,可减少随烟气携带至除雾器表面的Ca(OH)2和CaCO3的量,避免除雾器发生快速结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石灰浆液碱性较强,通过补入石灰浆液,结合塔内的持液装置,实现一座吸收塔不同区域维持不同的pH值,从而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
2、顶部循环泵入口不再补充石灰浆液,即顶部喷淋层不补充石灰浆液,可减少烟气携带至除雾器表面的Ca(OH)2和CaCO3的量,避免除雾器的快速结垢和堵塞。
3、同时采用石灰石和石灰两种脱硫剂,脱硫反应产物均为CaSO4·2H2O,无需再次分离,流程简单。
4、运行时通过调整石灰石和石灰脱硫剂的用量,实现系统的经济运行,避免了单纯石灰石脱硫时液气比高带来的厂用电率较高的情况,又可避免单纯石灰脱硫时脱硫剂成本较高的缺点,系统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68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