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煤泥粉尘回收的造粒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6866.7 | 申请日: | 2016-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4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云;王莲邦;陶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翼鼎东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10 | 分类号: | B01J2/10;B01J2/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于洪 |
地址: | 655099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粉尘 回收 成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泥粉尘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煤泥粉尘回收的造粒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国内外煤泥干燥生产实践过程中旋风收尘及布袋收尘必然会产生大量粉尘(热值2000Kcal-3000Kcal之间),有效回收利用这些粉尘一直是个难题。
煤泥干燥是一个废弃物再利用的环保产业,煤泥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处理不好就会使环保产业变成污染产业。有效回收煤泥粉尘能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不再受到粉尘二次污染,通过合理处理使煤泥粉尘费弃污染物变成低热值燃料是目前煤泥粉尘回收技术领域主要需要研究的问题。
目前的造粒设备中存在着如下缺点:第一,粉尘流动性较大,粉尘进料与喷水控制存在时间差,以致于最先生产出的成品质量达不到要求,不是稀,就是不成型;第二,造粒浆齿芯子中的叶片采用钢板制成,对粉尘与水搓揉功能有限,难以进行很好的揉搓;第三,造粒浆齿芯子中的螺旋线采用圆钢制成,会造成壳体结壳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煤泥粉尘回收的造粒成型设备,该设备维护和检修等小问题可以通过观察门检修处理,大问题可以拆卸造粒筒侧壁和造粒筒上壁进形维护,检修方便,降低检修难度和工人劳动强度,提供工作效率,保证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用于煤泥粉尘回收的造粒成型设备,包括造粒筒筒体、造粒浆齿芯子、进料口、出料口、驱动装置和机架;
所述的造粒筒筒体是由U型槽、设于槽两端的侧壁和设于槽顶的顶壁构成的;
所述的造粒筒筒体的一端顶部与进料口相连通,另一端底部与出料口相连通;出料口的入口端上固定有挡板;
造粒筒筒体顶部开设有1个或多个开口,开口处盖有上盖;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机,减速机和电机以第一联轴器相连接;
造粒筒筒体内设有造粒浆齿芯子,造粒浆齿芯子的芯轴两端分别穿出造粒筒筒体的两侧壁,靠近出料口的一端外套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固定于第一轴承座上,第一轴承座的底部通过连接结构与造粒筒筒体的靠近出料口的侧壁固定相连;
芯轴靠近进料口的一端套接有第二轴承,并穿过第二轴承,然后通过第二联轴器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
造粒筒筒体的底部、第二轴承座的底部、减速机的底部和电机的底部均通过支架与机架固定相连。
进一步,优选的是造粒筒筒体顶部开设有2个开口。
进一步,优选的是造粒筒筒体底部与机架之间设有2个支架,2个支架分别设于造粒筒筒体底部的两端,且支架的顶部与造粒筒筒体底部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优选的是造粒筒筒体的U型槽的两壁上均设有观察门和用于锁紧观察门的侧门锁片。
进一步,优选的是造粒筒筒体的侧壁与顶壁之间采用螺栓、螺母相配合连接,螺栓的头部盖设有闷盖。
进一步,优选的是造粒筒筒体的侧壁与U型槽之间采用螺栓、螺母相配合连接,螺栓的头部盖设有闷盖。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造粒浆齿芯子包括芯轴、若干个支撑杆及螺旋线,每个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芯轴上,另一端与螺旋线固定连接,所有的支撑杆排布成不等螺距的螺旋分布,且支撑杆直径不等。
进一步,优选的是,150mm≤螺距≤250mm;30mm≤支撑杆直径≤50mm;螺旋上相邻两个支撑杆在芯轴上的距离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30mm。
进一步,优选的是支撑杆通过螺栓、螺母配合与螺旋线相连;螺旋线与U型槽之间的间距为3-6mm,且挡板的高度大于螺旋线与U型槽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优选的是螺旋线采用耐磨钢板制成。
机架用于支撑造粒机,且保证动力输出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造粒浆齿芯子拆卸简单,方便维护,同时能清理造粒筒侧壁上粘敷的物料,保证造粒品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率,可有效减弱对后级设备的冲击,增强后级设备的稳定性。
由于煤泥粉尘是在煤泥干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高温烟气的烘烤,有一定的粘结性。粉尘的含水量一般都在5-7%之间,只需在物料中加适量的水后(一般粉尘的含水量控制在10%-12%之间),经过本实用新型造粒机的来回搓揉,最终就可形成煤球。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翼鼎东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中翼鼎东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68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