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放系统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7073.7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1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川;姚玉启;朱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放 系统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机械、气体检测等领域,具体为一种排放系统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使用时,通常会产生有害的排放物,这些有害的排放物主要包括不完全燃烧颗粒以及有害气体。因此,在发动机性能测试时,必需对发动机的排放物进行检测,特别是对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中,对有害气体检测时,通常使用排放系统或排放设备对其进行检测,而排放系统或排放设备具有气体分析仪,气体分析仪具有常规的有害气体检测功能。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排放系统或排放设备由于体积过大,不便移动。而且由于排放系统或排放设备由于价格昂贵,不可能每一实验室都配备一套,而需要多个实验室共用一套,因此,不可避免的需要对排放设备或排放系统进行搬运。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排放设备或排放系统的搬运是非常麻烦的事,这不仅会对排放系统或排放设备的本身造成损坏,而且极其的影响检测效率。因此,亟需一款可以解决上述目的的连接装置,以辅助排放设备或排放系统完成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放系统连接装置,以解决排放系统移动不便、影响使用效率等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放系统连接装置,包括
一壳体;
一作业平台,设于壳体上;
至少一插座,安装于作业平台上;
至少一快插装置,安装于插座平台上;
一电路系统,置于壳体内部,并连接于所述插座;
一气路系统,置于壳体内部,并连接于所述快插装置;
其中,所述电路系统用于为排放系统提供电源,所述气路系统用于为排放系统提供气路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放系统连接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漏电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电路系统的电路是否良好。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放系统连接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气体泄漏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气路系统的气体是否泄漏。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放系统连接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盘线柱,设于壳体内部,用于电路系统和气路系统的线路的盘绕。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放系统连接装置还包括多个万向轮,安装于壳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放系统连接装置还包括多种标准气体检测接口。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快插装置包括两个快插接头,一快插接头用于连接标准气体检测接口,另一插接头用于连接排放系统的分析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放系统连接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排放系统在检测发动机气体排放时移动不便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通过快接装置的设置,有效的提高的线路或气路连接效率问题;通过预设的电路系统中的线路和预设的气路系统中的气管,增加了排放系统检测的有效距离;通过盘线柱的设置,合理的分布了气路系统和电路系统;通过标准气体检测接口的设置,增加了排放系统的气体检测校准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放系统连接装置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放系统连接装置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放系统连接装置的应用步骤流程图。
其中,
1 壳体;2 插座;
3 快插装置;4 万向轮;
5 标准气体检测接口;
31 标准气体连接端口;32 排放系统连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排放系统连接装置,包括一壳体1、一作业平台、至少一插座2、至少一快插装置3、一电路系统、一气路系统、至少一漏电检测元件、至少一气体泄漏检测元件。
其中,壳体1为长方体,在长方体壳体1的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4,万向轮4同时可以调节壳体1的高度,以方便适应排放系统连接装置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7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制造零件产品展示系统
- 下一篇:汽车生产制造零件产品展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