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T引导下的实时定位穿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7416.X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0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于江平;蓝孝全;田芳晓;周大鹏;于惠兰;周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蓝孝全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赵翠,万桂斌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t 引导 实时 定位 穿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CT引导下的实时定位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当人体内部发生病变时,有时需要用到穿刺技术对病灶部位进行活检或微波、射频消融、粒子植入等微创治疗,这之前要先用CT机扫描人体的不同横剖面以确定病灶的准确位置,并在相应层面的皮肤表面选择最佳的进针位置、角度和深度。
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穿刺时,需要先进行CT扫描确定病灶的大致位置,然后再根据病灶周围组织关系设计体外进针的角度和位置,再进行CT扫描加以确认。然而,这种传统的穿刺方法,需要经过医务人员多次重复进针和CT扫描确认才能找到较为准确的进针点,多次CT扫描增加了患者的辐射损伤,多次探索穿刺点、穿刺角度、穿刺深度,手术时间长,重复穿刺加重了组织损伤。此外,医务人员在穿刺过程中,常因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手指抖动,造成穿刺角度偏斜或穿刺位置不准确。对患者而言,不但增加了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或检查时间,而且降低了穿刺治疗或活体组织(包括可疑肿瘤组织)的取样检查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CT引导4D实时非共面穿刺定位装置,以降低穿刺手术难度、节省手术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病人的辐射损伤、减轻病人痛苦。
一种CT引导下的实时定位穿刺装置,包括底座、高度调节杆、万向伸缩支架、定位架、导杆和穿刺架,所述底座上设置高度调节杆,高度调节杆的顶端连接万向伸缩支架的一端,万向伸缩支架可绕高度调节杆任意方向旋转,万向伸缩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由三根依次垂直相接的直杆组成,万向伸缩支架与定位架的中间直杆相连,定位架的首直杆和尾直杆相对平行设置,导杆可沿首直杆和尾直杆滑动,导杆上设置穿刺架,穿刺架可沿导杆运动,穿刺架上设置持针盘,持针盘可以绕盘中心360°旋转。
所述持针盘用于夹持穿刺针,穿刺针可以方便地安装和取下。穿刺针的穿刺位置和角度由五方面共同来进行调节:一是高度调节杆调节实现垂直方向上的调节;二是万向伸缩支架调节可实现各个方向上的调节;三是导杆沿首直杆和尾直杆滑动;四是穿刺架沿导杆的运动;五是持针盘绕盘中心360°旋转,可实现穿刺针任意穿刺角度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杆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采用外管套内管的形式。
更进一步地,外管与内管相对固定的方式为:通过在外管的内壁上均匀设置齿槽,在内管的外壁上均匀设置环凸,齿槽与环凸互相配合,所述环凸具备相应的形变能力,使其既可以在内管内与齿槽发生相对运动,也可以固定在齿槽中。该方式既可以实现大幅度调节也可以实现微调,且固定牢靠。
进一步地,导杆沿首直杆和尾直杆滑动的结构为:导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主动导套和被动导套,主动导套和被动导套分别穿过首直杆和尾直杆,主动导套内设置齿轮,齿轮与设置在首直杆上的齿条相配合,齿轮中心的轮毂固定转轴,转轴转动带动齿轮转动,转轴上设置旋钮或旋把,旋钮或旋把位于主动导套的外部,便于操作。该方式既可以实现导杆的大幅度滑动也可以实现小幅度滑动,且固定牢靠,不易脱滑。
进一步地,首直杆和尾直杆上设置刻度,用于测量导杆移动的距离。
进一步地,万向伸缩支架由至少两个关节组成,调节更灵活。
进一步地,持针盘的数量为两个,以穿刺架为中心对称设置,可实现从外向里和从里向外穿刺模式。
进一步地,持针盘下方设置角度盘,用于测量穿刺针的角度。
进一步地,穿刺架可绕导杆360°旋转,便于调节穿刺针的穿刺位置和角度。
进一步地,穿刺架和持针盘的顶部设置水平仪,保证穿刺位置及角度的精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装置可实现4D(3D+实时)引导定位穿刺,通过CT扫描确定病灶位置,设计手术方案,测量出体外经皮穿刺病灶安全手术路径所需要的角度、深度。用可以随意调节的高度调节杆、万向伸缩支架、滑动导杆、滑动穿刺架和实时调整角度的持针器代替现有技术中固定不变的模板针道,可以随时根据术中实际情况变化调整穿刺针角度,并且可以多针、多角度、实时非共面。
(2)该装置应用相对于医生徒手穿刺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时CT扫描验证次数同时降低病人术中所受射线剂量,降低青年医师微创治疗学习周期,迅速开展业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蓝孝全,未经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蓝孝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74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