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腕表式核辐射提醒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88921.6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1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树平 |
主分类号: | G01T1/02 | 分类号: | G01T1/02;G01T1/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腕表式 核辐射 提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腕表式核辐射提醒仪。
背景技术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又称为电离辐射。
核辐射可引起各种各样的放射性疾病,更是致癌致畸致突的重要元凶,对孕妇/胎儿、婴儿等高敏感人群的危害由其巨大。
随着工业、农业等应用放射源及物质的地方越来越多,由其是医用放射源的大量增加,使得普通群众被辐射的风险越来越高。
目前,公知的腕表式核辐射测量提醒仪器基本都采用硅半导体探测器或盖革弥勒计数管探测器,它们灵敏度低,响应速度慢,电路设计简单,主要用于已知存在较强放射性的地方,监测职业放射性工作人员手部受照射剂量,不适合于普通公众用以快速发现身边潜在的辐射危害。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2837555公开的“腕表式个人剂量仪”和白俄罗斯Polimaster PM1208及 PM1603腕表式伽马剂量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腕表式核辐射提醒仪,它采用了基于CsI(Tl)闪烁晶体和硅光电二极管的高灵敏核辐射探测器,具有高的灵敏度,可快速发现普通公众身边潜在的人工、医用、工业等放射源和放射性物质以及注射了放射性药物的病人或携带了放射性物质的人员,从而保护孕妇/胎儿、婴儿等高敏感人群及医生/护士、地铁机场海关安检等高风险人群免受核辐射的侵害。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腕表式核辐射提醒仪,包含一核辐射探测器,所述核辐射探测器由掺铊碘化铯闪烁体和硅光电二极管组成;还包含信号调理单元、信号处理控制单元、电源单元;所述核辐射探测器通过信号调理单元与所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源单元给所述核辐射探测器、信号调理单元、信号处理控制单元供电或者通过信号处理控制单元给核辐射探测器、信号调理单元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硅光电二极管为硅PIN型光电二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单元、声/光/振动提醒单元、电源单元、按键、表壳、表带,所述核辐射探测器、信号调理单元、信号处理控制单元、声/光/振动提醒单元、电源单元布置在表壳内,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按键布置在表壳的表面;所述表带与表壳连接;所述显示单元、声/光/ 振动提醒单元、电源单元、按键也与所述信号处理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电源单元还给所述显示单元、声/光/振动提醒单元供电或者通过信号处理控制单元给显示单元、声/光/振动提醒单元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可显示核辐射参数、时间参数和温度参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表壳上设置有电源充电口,所述电源充电口与所述电源单元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声/光/振动提醒单元为蜂鸣器、指示灯或振动提醒器。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核辐射探测器由掺铊碘化铯 CsI(Tl)闪烁体和硅光电二极管组成,核辐射进入到CsI(Tl)闪烁体后二者发生作用释放出闪烁光,闪烁光的一部分被收集到硅光电二极管上后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对核辐射的探测。
通过合理的设计其灵敏度可比现有公知的腕表式辐射测量仪表的灵敏度高1个数量级以上。但该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幅度比现有公知的腕表式辐射测量仪表的信号小约1个数量级或更多,本发明在信号调理单元等其它部分克服了放大、抗干扰等诸多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基于CsI(Tl)闪烁晶体和硅光电二极管的核辐射探测器灵敏度高,佩戴方便,可快速发现身边潜在的人工、医用、工业等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质以及注射了放射性药物的病人或携带了放射性物质的人员,从而保护孕妇/胎儿、婴儿等高敏感人群及医生/护士、地铁机场海关安检等高风险人群免受核辐射的侵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的一种腕表式核辐射提醒仪,包括核辐射探测器 100、信号调理单元200、信号处理控制单元300、显示单元400、声/光/振动提醒单元500、电源单元600、按键700、表壳、表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树平,未经杨树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889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器热处理硅酸盐层
- 下一篇:玻璃面板单元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