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医用吸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3103.5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7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闫宇;肖倩;武晓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田阳 |
地址: | 063009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医用 吸痰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医用吸痰器,包括一集痰罐体,集痰罐体上口密封连接上部的设备舱,设备舱上口设置有上盖;集痰罐体与引痰管连通;在设备舱内部设置有恒压控制系统;引痰管的终端设置有吸痰头,吸痰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吸痰用的通孔,通孔通过引痰管与集痰罐体内部相连通;在吸痰头的外端面设置有一进气口,在引痰管的管壁上还设置有一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设置在引痰管内部的气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医用吸痰器,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携带,操作方便,可连续使用具有压力控制功能,可以保证恒定的吸痰负压;同时,通过进气口、出气口和气管构成的呼吸气道进行正常呼吸,从而有效避免吸痰时窒息的危险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医用吸痰器。
背景技术
吸痰器是防治病人呼吸道阻塞、抢救窒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手持式吸痰器、注射器改装的吸痰器和吸痰机,手持式吸痰器和注射器改装的吸痰器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但是不能连续操作,工作效率低;吸痰机的吸痰效果好,但是结构复杂,体积大,不易搬动;现有的吸痰器不能控制吸痰的工作压力恒定(压力工作压力为负压),这就导致吸痰头处的压力过大或者过小,压力过小时,起不到吸痰效果,压力过大时可能会威胁使用者的安全;此外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患者由于吸痰头的插入会更加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窒息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医用吸痰器,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携带,操作方便,可连续使用,具有压力控制功能,可以保证恒定的吸痰负压,以实现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吸痰;而且通过内嵌管式呼吸气道的设计,可以保证患者在吸痰时的正常呼吸。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医用吸痰器,包括一集痰罐体,集痰罐体上口密封连接上部的设备舱,设备舱上口设置有上盖;
在集痰罐体的侧面设置一与集痰罐体内腔相连通的连接管,连接管的外端与引痰管密封连接;
在设备舱内部设置有微型负压泵、主控板和电源模块,微型负压泵的抽气嘴伸入集痰罐体,与集痰罐体内部相连通;主控板上设置有一个微控制器和两个与微控制器相连的气压传感器,其中一个气压传感器伸入集痰罐体内,用于感应罐内的负压,另一个气压传感器位于设备舱内,用于感应大气压;
引痰管的终端设置有吸痰头,吸痰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吸痰用的通孔,通孔通过引痰管与集痰罐体内部相连通;在吸痰头的外端面设置有一进气口,在引痰管的管壁上还设置有一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设置在引痰管内部的气管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盖开设有至少一个气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上盖上设置有开关,开关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痰头为空心柱状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孔径均为5mm,出气口距离吸痰头的外端面15c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医用吸痰器,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携带,操作方便,可连续使用,具有压力控制功能,可以保证恒定的吸痰负压,以实现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吸痰;同时,为了保证患者在吸痰时的正常呼吸,患者可以通过进气口、出气口和气管构成的呼吸气道进行正常呼吸,从而有效避免吸痰时窒息的危险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医用吸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医用吸痰器的主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自动医用吸痰器的引痰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31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位装置及热镀锌气刀
- 下一篇:压雪车的扭曲板簧悬挂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