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塑料后背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3534.1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4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徐礼平;王银;黄绪;张源勇;王中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10 | 分类号: | B60J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市辖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塑料 后背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塑料后背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日益紧张与环境问题的急剧恶化,作为快速增长的汽车行业,有责任担负起节能与环保的重任。在现代汽车设计中,轻量化的设计理念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实现汽车轻量化将是国际先进汽车制造商所追求的重要目标。据估计,汽车重量每减轻10%,就会节省8%~10%的能耗,对于提升新能源车辆的续航里程具有重要意义。而车身部件占汽车总质量40%~60%,因此汽车车身的轻量化对汽车减重有着显著的影响。采用高性能轻质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除了采用镁铝合金等替代传统的钢铁材料外,塑料材料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中。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很多轿车的塑料用量已超过120kg,德国高级轿车塑料使用量已达300kg/辆。现在,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已从内饰件向外饰件、车身和功能结构件扩展,如车门模块、前端模块、小腿防撞梁、备胎架、顶盖以及背门系统等。而在国内,塑料工业基础还比较弱,与国外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塑料零部件的应用还存在较大局限性。加快汽车塑料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汽车自主产品的竞争力,赶超世界汽车强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汽车全塑后背门是近几年出现在市场上的运用塑料产品代替传统钣金车门的内外饰工艺,已经逐渐被部分客户所接受并正在被更多客户接受,市场的认可和接纳为塑料后背门的发展带来了希望,而且无论从轻量化、成本、安全及设计灵活性上来说,汽车塑料后背门将是未来的趋势。随着工艺技术进一步成熟,掌握好“重量”与“安全”的平衡点,车身外饰上采用塑料代替金属是完全可行的。在国内,由于汽车塑料全塑后背门的研究、设计、制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汽车工程师对塑料后背门的认识还不够,因此还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塑料后背门结构在取得显著的减重效果的同时具备足够的强度,避免一味减重而缺失必要的安全性。公开号为CN204877144U的实用新型于2015年12月16日公开了一种车门结构,该车门结构包括金属支架、塑料内门板和塑料外门板,塑料内门板和塑料外门板分别设置在金属支架的两侧,金属支架呈环形位于塑料内门板和塑料外门板的边缘。本实用新型设置金属支架作为车门的骨架,将内外的塑料门板设置在金属支架上,由金属支架来承受车门整体的重量和外界的压力,结构更合理且更稳定;金属支架对内外的塑料门板进行良好的支撑,门板不会因为受力不均而变形;金属支架呈环形位于门板的边缘位置,令边缘位置更加牢固,车门整体所能承受的冲击力和抗弯折能力更强;三部分分离的结构便于制造加工和装配,金属支架及门板上的零部件可独立装配,之后再将三部分匹配安装。但该实用新型采用金属支架支撑塑料内门板和塑料外门板,由于金属件比同体积塑料件重量大,因此使得该车门结构减重潜力仍未被充分挖掘。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的塑料后背门结构仅突出了减重效果,强度却难以保证,为克服这一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顾减重与结构强度,使经济性与安全性取得平衡的汽车塑料后背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塑料后背门结构,设于汽车尾部,其特征是包括后背门内板本体和后背门外板本体,后背门内板本体和后背门外板本体固连为一体,后背门内板本体和后背门外板本体的相对面上一体成型地设有加强筋板。由于后背门内板本体和后背门外板本体用塑料制成,相比金属,塑料弹性更好但强度较弱,因此如不进行必要的加强,塑料制成的后背门抗压、抗弯、抗冲击性能都难以达到要求,难以确保整车安全性。为此,在本塑料后背门结构中,后背门内板本体和后背门外板本体间设置加强筋板,一旦后背门受到冲击时,后背门内板本体和后背门外板本体间的空隙、塑料自身的弹性使得冲击力可被后背门外板本体在一定限度内发生形变时吸收减弱,与此同时加强筋板可提高后背门内板本体和后背门外板本体的抗压、抗弯曲、抗冲击强度,使塑料后背门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压迫及冲击,确保整车安全性符合要求。考虑到后背门位于车尾,所受的外力冲击一般来自后车追尾,冲击力相对较小,因此采用加强筋板结构而非后背门内板本体、后背门外板本体整体加厚的方式完全可以满足实际安全防护要求,而且更容易达到减重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未经北京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35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
- 下一篇:永磁电机和具有其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