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镜导光按键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4811.0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0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鲁代均;宋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冠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83 | 分类号: | H01H13/8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96 | 代理人: | 陈永辉,于开明 |
地址: | 516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镜 按键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按键开关,特别是一种透镜导光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脑已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作为电脑输入设备的一种,键盘有着其重要的作用,其舒适度、手感、品质均会影响用户体验;目前,市面上带发光效果的键盘的按键面上,光影呈现多种多样,然而光线从按键壳体的四周射出,使整个见面过于耀眼,影像相邻按键之间的识别,同时这种按键手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透镜导光按键开关,有效实现了光源聚集并通过漫反射的方式打在键面上,使键面光影温和,同时保障了相邻按键之间轮廓的清晰,并且通过响声弹片的设置为用户提供较佳的敲击手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镜导光按键开关,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底座和面壳以及按键,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底座和面壳围合而成的空腔内;所述按键上端从所述面壳表面露出,所述按键的底部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弹簧,按压所述按键,所述按键沿所述底座侧壁上的导向件滑动,所述底座上设有导光柱,所述面壳于所述导光柱顶端处设有供所述导光柱露出的透光孔。
上述结构中,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座卡扣连接;所述面壳的底部设有向所述底座延伸的棘爪,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棘爪相配合的卡槽。
上述结构中,所述底座上装配有动触片和静触片,所述动触片的上端通过迂回部连接有响声弹片,所述响声弹片与所述静触片弹性抵接,所述响声弹片上设有向所述静触片延伸的凸片,所述按键上于所述凸片相应处设有拨块,向下按压所述按键时,所述拨块与所述凸片抵接并挤压所述响声弹片远离所述静触片。
上述结构中,所述静触片上与所述响声弹片弹性抵接的一侧设有凸棱,所述响声弹片上设有与所述凸棱相互弹性抵接的凸台。
上述结构中,所述导光柱的上端面设有波浪纹或网纹。
上述结构中,所述按键的底部设有定位销,所述底座上设有带有定位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销活动套接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定位销和定位柱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按键和底座相抵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镜导光按键开关,有效实现了光源聚集并通过漫反射的方式打在键面上,使键面光影温和,同时保障了相邻按键之间轮廓的清晰,并且通过响声弹片的设置为用户提供较佳的敲击手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透镜导光按键开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透镜导光按键开关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透镜导光按键开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壳;2、底座;3、按键;4、动触片;5、静触片;6、弹簧;7、导光柱;11、棘爪;12、凹槽;13、透光孔;21、卡槽;22、定位柱;23、导板;31、定位销;32、滑块;33、拨块;41、迂回部;42、凸片;43、凸台;51、凸棱;221、定位孔;23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透镜导光按键开关,包括底座2和面壳1以及按键3,按键3设置于底座2和面壳1围合而成的空腔内;按键3上端从面壳1表面露出,按键3的底部和底座2之间设有弹簧6,按压按键3,按键3沿底座2侧壁上的导向件滑动,可以理解的,导向件可以是设有滑槽231的导板23;相应的,按键3上设有沿滑槽231滑动的滑块32;导板23嵌设在面壳1内侧的凹槽12内,使滑块32沿滑槽231滑至顶端时被凹槽12的顶部限制,而不至于从滑槽231上脱落,且有效保证弹簧6被压缩于按键3和底座2之间,底座2上设有导光柱7,面壳1于导光柱7顶端处设有供导光柱7露出的透光孔13,导光柱7可以有效的将光汇聚于一体,降低光路损耗;经汇聚的光从透光孔13射出,使键盘产生发光效果而不会在按键之间形成重影,有效避免光影影响键面清晰度。
进一步地,面壳1与底座2卡扣连接;面壳1的底部设有向底座2延伸的棘爪11,底座2上设有与棘爪11相配合的卡槽21,棘爪11卡嵌在卡槽21内,进而将面壳1稳定的固定在底座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冠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冠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48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沟油连续釜式带压酯化降酸工艺
- 下一篇:地沟油釜式连续带压酯交换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