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VC聚合釜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6269.2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2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臣;邓晓宗;鲁如东;左大勇;袁骏;李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C08F14/06;C08F2/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聚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VC聚合釜。
背景技术
PVC聚合釜是一种用于合成PVC的反应容器。PVC聚合反应机理复杂,是强放热反应,过程具有大滞后、大惯性、非线性等特点。实际生产中,在装置持续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强化生产安全操作性能是生产厂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提高聚合釜筒体的换热能力,即提高在反应后迅速降低釜内温度的能力。
现有技术通常有两种方法对PVC聚合釜进行降温:一是采用外盘半管与聚合釜筒体焊接,二是采用内置半管与聚合釜筒体焊接。第一种方法按照带外盘管的大型容器的传统结构设计,由于设置外盘管相当于为筒体施加了外压,因而需要设计更厚的筒体壁厚才能防止筒体失稳变形甚至破裂。壁厚的增加,不仅会引起材料费用增加、制造难度加大,而且撤热效率也会有所降低。第二种方法采用内置半管可以规避外盘管的缺陷。但上述两种方法中,管体与筒体壁之间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大量内置半管与聚合釜筒体的焊接,不仅制造难度大,也不利于今后运行过程中的检维修;并且由于焊接量较大,会产生较大焊接残余应力,实际生产中会形成很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VC聚合釜,以提高聚合釜的换热能力并有效降低聚合釜容器壁厚,使装置在持续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强化生产安全操作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VC聚合釜,包括筒体、封头、内置盘管、支撑件,其中:所述封头位于所述筒体两端,包括第一封头、第二封头;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壁并限制所述内置盘管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移;所述内置盘管由所述支撑件支撑并贴合设置于所述筒体内壁,用于流通冷却液;所述内置盘管连接并连通冷却液进口管和冷却液出口管;所述冷却液进、出口管延伸至所述筒体外部。
优选地,所述内置盘管可以采用螺旋形盘管。
优选地,所述内置盘管可以采用壁厚在0.1~0.3mm之间的薄壁波纹管。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可以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置盘管相对的两端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内置盘管通过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卡固于所述筒体内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限定内置盘管沿着筒体轴线方向的位移。
优选地,所述PVC聚合釜还包括:封头接管、喷淋管、喷淋液进液管,其中:
所述封头接管连接并连通于所述第一封头;
所述喷淋管设置于所述封头接管内部;
所述喷淋液进液管与所述喷淋管齐平设置并相互连通;
所述喷淋液进液管伸出所述封头接管。
优选地,所述喷淋管为环形喷淋管,喷淋液进液管沿着所述环形喷淋管的径向延伸出所述封头接管。
优选地,所述环形喷淋管外径小于所述封头接管内径。
优选地,所述喷淋管具有多方向开孔。
优选地,所述喷淋管为环形喷淋管,所述多方向开孔为位于所述环形喷淋管上部、底部及内环中心均布的喷淋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VC聚合釜,其撤热元件即内置盘管贴合设置在筒体的内部,相对于外置盘管可以避免使聚合釜的筒体承压。相对于现有的利用焊接在筒体内壁的内置半管散热的PVC聚合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PVC聚合釜中,内置盘管由支撑件固定,避免现有使筒体应力增加的焊接方式,从而提高了PVC聚合釜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I节点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I节点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几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62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热减活固定流化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古树普洱茶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