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桥梁与地铁车站空间的重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6762.4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8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侠;农兴中;郭敏;杨德春;罗俊诚;熊安书;王建;邱义伟;刘雨龙;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1D1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卢颂昇 |
地址: | 51001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桥梁 地铁 车站 空间 重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与地铁车站重叠布局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城市桥梁与地铁车站空间的重叠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的传统受力模式: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基础。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采用支座或刚构连接体系,下部结构、承台、桩基础之间采用刚性连接。桥梁由于设置桩基的需要,对下部空间要求较高,传统的桥位选择应先探明地下管线、构筑物,方案设计时采取避让或迁改等措施,以确保桥梁基础的设置。
早期城市建设速度相对较慢,公共交通主要以地面交通为主,部分采用高架桥梁结构,地下空间开发相对较少,桥梁设计均采用传统的设计模式。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共交通也在飞速发展,特别是中大城市对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以及轨道交通线网的错综复杂,在空间关系上存在一定的重叠交叉,传统桥梁体系限制了桥位的选择,影响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城市桥梁与地下结构的重叠结构,其能使桥梁与地下结构在结构上相互配合,方便地下结构与桥梁的布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桥梁与地下结构的重叠布置结构,包括地下结构及桥梁结构;所述桥梁结构包括桥墩及架设于所述桥墩的桥跨;依附于所述地下结构设有一用于作为桥梁结构的桩基的转换结构,所述桥墩设于所述转换结构上。
作为优选,所述转换结构包括转换梁,所述转换梁位于所述地下结构的上方,所述桥墩 设于所述转换梁上。
作为优选,所述地下结构设有若干用于支撑所述转换结构的预留支撑节点,所述转换结构根据所述预留支撑节点的分布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预留支撑节点为所述地下结构的主受力构件或地下结构的围护结构上。
作为优选,所述地下结构为地铁车站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转换结构传递桥梁上部结构荷载,桥梁荷载由转换结构及地下结构共同承担,取消桥梁传统的基础设计,解决了空间重叠的布局难题。本结构解决了城市建设中地铁车站与桥梁建设的冲突布局难题。此结构适用于不同桥梁跨度、不同地铁车站轴网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转换梁;2—主受力构件;3—围护结构;4—桥墩
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桥梁与地下结构的重叠布置结构,包括地下结构及桥梁结构。桥梁结构包括桥墩4及架设于桥墩4的桥跨。依附于地下结构设有一用于作为桥梁结构的桩基的转换结构。
转换结构包括转换梁1,转换梁1位于地下结构的上方,桥墩4设于转换梁1的顶部。地下结构设有若干用于支撑转换结构的预留支撑节点,转换结构根据预留支撑节点的分布设置。预留支撑节点可为设置在地下结构的主受力构件2或地下结构的围护结构3上,即转换结构可设于设置在地下结构的主受力构件2或地下结构的围护结构3上。
当地下结构为地铁车站结构时,转换结构即设置在满足车站结构设计所设置的柱及分布在所述地铁车站结构外侧的围护桩结构上。
参阅图1所示得实施例1,转换结构设置在地下结构内及地下结构外侧的围护结构3上,多条转换梁1根据地下结构内及地下结构外侧的围护结构3的分布设置,转换梁1组成形状为由一主长方形为主体,长方形的两端设置与主长方形垂直的小长方形,主长方形的中间设置比小长方形长且与主长方形垂直的中长方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所述城市桥梁与地下结构的重叠布置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地下结构并在地下结构中施工用于支撑转换结构的预留支撑节点。
S2、根据所述预留支撑节点分布设置用于作为桥梁结构的桩基的转换结构;所述转换结构包括转换梁1。
S3、在所述转换结构上施工桥梁结构。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67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控制芯片及LED照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管理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